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了解我国体育大纲发展简史及其他发达国家优秀的体育教学大纲思想内涵的基础之上,宏观把握了我国学校体育现行《新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产生的原因背景、历史地位及其主要内容。针对《新课程标准》五大学习领域分设六级水平目标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逐级逐项进行梳理整合,以覆盖太原市从南至北五个行政区域的九所中学为观测点,对各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在内的体育教学基本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和加权研究等方法,全面量化太原市高中体育教育现状与《新课程标准》实施情况,了解学生对目前授课的整体印象、感知以及太原市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适应性和对其授课产生的种种影响。《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五年以来,太原市高中体育教学主要矛盾产生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两大领域,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直接制约了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亟待改进。针对此种现状,在参考借鉴了日、美、澳等先进国家和北京、上海、山东等先进省市的体育教学成功经验及国内学科带头人的先进理论观点后,分析论述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各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完善机制、保障体育教学所需及引入符合终身体育规律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等有力措施,为太原市继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利益最大最优,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