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国脉所系,民生所依。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人民群众的衣食之源,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土地的利用既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各种人文因素的强烈影响,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土地的经济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农业、工业、交通、城镇建设、文教科技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土地的经济社会环境既是土地开发与利用现状的一种反映,又是土地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或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决定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大过大过猛,农业用地压力增大,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加之人多地少的国情这些都使得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成为热点,通过研究提高对土地管理中的自然—社会驱动力变化的认识,为土地利用行为与决策提供依据,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以陕西省耕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陕西省近50年耕地数量统计资料,分析了陕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并结合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影响陕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作了定性分析,为了从定量的角度对陕西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中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1952~1998年统计数据为分析样本,选取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8项指标:人口数、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客运量、居民消费水平、农业总产值来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由于长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往往会掩盖特殊时间段陕西省耕地变化驱动因素的特殊性,所以文中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省耕地发展变化做时间聚类,按不同时间段研究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中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陕西省耕地变化相关系数矩阵,确定得出各个时间段影响陕西省耕地变化的因素并筛选出驱动因子,确定影响陕西省耕地动态变化过程的驱动力机制。在对陕西省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陕西省人地矛盾突出的实际,提出了陕西省合理保护耕地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