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暴雨产生的环境物理量场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fengy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1998~2000年6~8月T106数值预报产品及相应时段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110°E~123°E,24°N~34°N)各测站的日降水量数据,在建立日降水量及环境物理量场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提取暴雨中心周边环境物理量场的特征值,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方法建立了暴雨中心暴雨量与周边环境物理量场之间的确定性关系。   本文所采用的是与暴雨有关的环境物理量场包括位势高度、温度、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地面气压、假相当位温、K指数、相对湿度等9个物理量场的数据,水平分辨率为1°(经)×1°(纬),时间分辨率为24小时,研究层次为500hPa。论文首先运用等值线作图法分析了环境物理量场空间分布特征与暴雨中心暴雨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结论为区域暴雨预报中环境物理量场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且对于提高区域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遥感影像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信息资源,也是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遥感影像的传输和共享提供了便捷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的农民工涌进城市务工,农村土地大量荒置,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资源稀缺,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关系着国家经济建设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本文选择同样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带,同为南京市的两个郊县,在自然环境和经济
本文从粤北欠发达地区洽洗镇所形成的制衣企业集聚的现象入手,深入剖析它的特征、形成因素以及发展的动力机制。经过分析得出其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区域中心城市专
  全文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城区的职能定位问题。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主要讨论了目前我国城区管
本文在研究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山市域空间结构演化的背景,现状特征及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出可行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本
  本文在文化生产与城市旅游相关理论的支撑下,以广州为例,通过对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与广东省博物馆三个代表性案例点的分析,解读我国现代城市文化生产的旅游功能。分
本文对循环社会的概念、理论基础、国内外实践及动向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嘉峪关市建立循环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嘉峪关市地处西北戈壁荒滩,自然生态环境十分
半城市化是在全球化与地方力量的双重作用下,由于快速而集中的投资,在城市外围以及二、三产业发达的农村地区,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乡土地利用混杂、社
本文主要讨论了系统构建的第一步--构建因子体系,并以玉林市为例分析了因子体系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林市旅游协作的建议及因子修正意见,为系统构建打下基础。 本文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