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育发展到现在,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残酷,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长期处于高压力、高负荷的状态,这些特殊情况导致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发生。人们认为疲劳是,在长期、反复受到同种刺激后,从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或心理现象。举重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性项目,该项目个人竞技及对抗性强,在比赛中试举次数有限,所举起重量超过了训练极限,动作时间短,成败就在一瞬间。由于长期承受着高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压力,心理疲劳成为一个困扰许多教练员及运动员的大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四川省五名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状态进行监测,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恢复和预防,以科学合理地指导四川省参加全运会比赛五名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探讨对举重运动员心理疲劳监测的可行性;并希望帮助运动员消除心理疲劳,形成良好的竞赛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四川省举重队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五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相互论证,采用肌酸激酶、睾酮、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对备战全运会的运动员进行监控。同时,通过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选择反应时和闪光融合频率测试的方法,对集训期间的运动员进行具体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目的:通过对备战全运会的四川省举重运动员运动疲劳心理学指标的测试和生理指标的测试,对各项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找出变化规律,并且尝试进行心理学指标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总结规律,指导训练,提高举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注意到集训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情况不单受训练计划中原有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发现相对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说,心理指标情况有滞后现象,并非完全同步;针对具有心理疲劳现象的运动员,采取合理的心理疲劳恢复手段,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理疲劳的状况,帮助运动员恢复心理状态,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本研究对四川省举重队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其中:黄忠,在85KG级的决赛中以抓举成绩173KG、挺举成绩197KG、总成绩370KG获得全运会85KG级比赛的银牌;女队袁王建获得女子63KG级比赛的第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