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以股份期权为代表的股份支付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其在激励员工为企业长期勤勉尽职工作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财务丑闻的爆发,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股份支付制度及其相应的会计问题。对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4年分别发布、修订了关于股份支付的会计准则,用于加强对股份支付的会计规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员工股份期权激励等股份支付活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05年,《公司法》和《证券法》经修订后,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用以规范企业股权激励活动,市场迫切需要用于规范股份支付交易的会计准则。为满足企业对股份支付交易进行会计处理的需要,财政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结合相关监管部门规范企业股权激励行为的法规,于2006年2月发布了《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股份支付会计问题(以会计计量问题为主)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以便加深对股份支付的理解、有效指导股份支付的实践活动,并针对在我国如何有效推行股份支付制度、如何完善及促进《股份支付》准则的有效实施提出一些建议。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股份支付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此部分讨论了股份支付的概念、分类、性质和作用,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并对股份支付会计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讨论了股份支付的会计问题(以会计计量为主)。首先对股份支付的会计确认和信息披露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之后,重点讨论了股份支付计量属性、计量日的选择,股份支付公允价值的计量,并对股份支付的其他计量问题(如给予条件的处理、对股份支付条款和条件的变更、股份期权的复载、现金结算)展开进一步的讨论。第三部分介绍了股份支付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在分析影响股份支付制度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股份支付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针对股份支付会计准则进行中外比较以利于我国的借鉴,分析了我国在实施《股份支付》准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引入现阶段的股份支付案例来说明我国股份支付的最新进展。第四部分为文章中较有实用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即对促进《股份支付》准则在我国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若干建议,如有效推行股份支付制度,完善《股份支付》准则,加强有关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等。试图以此对《股份支付》准则的有效实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