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业务种类不断丰富,经营模式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革,相应的各种经营风险也呈现出多样性、联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等新的特征,这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在农村信用社规范经营、加强管理、防控风险、杜绝案件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有效识别、评估审计风险,进而通过选择正确的审计路径、采取适当的审计政策、使用适宜的审计手段、取得适度的审计证据等措施来降低审计风险对于实现审计目标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现实工作中具体的典型案例和事件,分析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成因,以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分别构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一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审计风险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和终极审计风险的定量求解,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和概率大小分析了审计风险水平。这种对审计风险的评价方法,克服了德尔菲法等定性方法主要依靠主观判断进行评价的缺陷,评价结论更为精准,也更符合客观实际。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有效防控、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对于德州市农村信用社适应发展需要、改革内部审计机制、防控内部审计风险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