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大洋水库是河北省规模较大的综合利用型水库,位于白洋淀上游,是白洋淀重要的补水水库,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严重影响白洋淀水质状况。本研究选取西大洋水库某一库湾区,建立生态修复示范区,对示范区水环境进行修复,使之逐渐成为一个自我维护、良性循环、结构合理的水生生态系统。本研究于2019年5、7、9、11月中旬对示范区水质状况及水生物进行调查,并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及构建Ecopath模型,判断生态修复对示范区水环境质量及生态平衡的影响,对生态修复工程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为修复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示范区p H维持在8.5左右,为碱性水体;SD在2.6~5.2m之间,DO变化范围在5.46~6.48之间;示范区CODMn、TP浓度与对照区相比分别降低22%和55%;5、9月示范区Chl.a浓度低于对照区,7、11月示范区Chl.a浓度高于对照区;5、7、9、11月示范区TN、NO3-、NO2-浓度与对照区无明显区别;5月示范区NH4+浓度低于对照区,7、9、11月NH4+浓度与对照区无明显区别。浮游植物评价结果表明:5、7、9月示范区Margalef丰富度指数高于对照区。5、7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高于对照组;优势种种类数方面,5、7月示范区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对照区,5月示范区优势种种类数低于对照区,7月示范区与对照区优势种种类数相等,9月示范区浮游植物种类及优势种种类数都高于对照区。优势种种类数由低于对照区逐渐向高于对照区变化,由此可看出,示范区的建立对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有积极作用。西大洋水库示范区Ecopath模型结果表明:16个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00—3.62;系统总流量为12130.47 t/(km2·a),能量流动主要分布在Ⅰ~Ⅲ营养级之间;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较低,仅为1.7%;食物网结构主要分为三条,牧食食物链两条,分别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小型鱼类—中大型鱼类、水草—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碎屑食物链:碎屑—底栖动物和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系统连接指数(CI)与系统杂食性指数(SOI)结果表明,示范区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水草的大量种植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Ecopath模型中水草的生态营养效率仅为0.005,能量利用率低下,造成大量能源浪费,下一步工作中可考虑在示范区放养一定量的食草性鱼类,提高初级生产力的利用率,使示范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