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形成与发展模式的个案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汽车这一技术人工制品的形成与完善以及向日本转移的过程的较为详尽的研究,旨在探讨技术形成与发展的一般模式。从对汽车发展历史的考察中可以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汽车相对稳定的设计和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在此之后,重大的技术革新在逐渐减少。在向日本转移的过程中,一方面保存着欧美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生产方式,同时又在日本特殊的社会、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引导下形成了小型化、周到的内部设计、优异的质量等特点,从而为汽车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借鉴有关技术进化论的概念和思想对技术形成与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解释:人工制品“起源”于已有的技术。但是,已有的技术并不能惟一地决定人工制品的结构和形式,发明的逻辑具有“扩散理性”的特征;发明的动力来源于由技术体系与人的耦合所决定的技术趋势。技术个体从发明到革新是一个贯穿着技术趋势的技术物体具体化的过程,在具体化的过程中首先是在多元的原始设计的竞争和环境的选择中形成主导设计,而后具体化为常规设计;在技术离开其出生地的转移过程中以常规设计为母体进行着在新环境中的具体化过程,这种具体化的方向更多的取决于地域或民族的特性。
其他文献
技术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后果,结构性失业的出现就是表现之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技术进步引发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
社会建构论是指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由技术自身的内在逻辑性、规律性所决定。本文基于社会建构论的立场,把一项具体的技术——网络技术,从它的产生、发展、壮大也理解为不是由自身
当今对语言及文本、符号的研究依然是一种显学,不过有的人已经提出了关于“图像(画)转向”的问题。本文毫无疑问是一种图画论方面的研究。它总体上表达了一种图画的思维方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