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对于电影文本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青年导演的电影作品作为当下电影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一定份额,也成为市场行业体制内作品的补充。电影浪潮发展过程中,青年导演身上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始终推动着新的影像生产方式。从电影的发展史角度来看,包括法国新浪潮、香港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电影运动,都体现了青年导演身上所具备的创造力。青年导演对于当下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全范围的时代印记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手法,其中出现了很多关于个人身份表达的代表性文本,因此对青年导演的影像作品文本加以探讨是十分有意义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是目前国内一个注重于挖掘优秀青年导演处女作的公益评价平台,致力于打通青年导演与市场行业的沟通桥梁。西宁FISRT青年电影展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近三年内更是有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从中脱颖而出,并在西宁FIRST青年影展专业完整的输出渠道下,获得业内外一致认可。本文以入围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的优秀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第一电影符号学和第二电影符号学,对于影像文本中的两大符码——文化符码与特殊符码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文化符码中主题符码和二元对立关系的设置进行归纳后,发现青年导演在题材选择上的情感倾向性,总结青年导演在个人成长经验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对于情感焦虑的影响。其次,透过影像作品与电影语言的关系,对影像作品中的特殊符码进行分解。本文将采用麦茨第一电影符号学中的八大语意群分析模型,选取影像文本中段落组合出现频率最高和最具代表性的:独立镜头、平行组合段落以及“场”三大语意群进行分析,探寻影片语言系统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对应作者个人的社会经验与影片的叙事特征,挖掘隐藏在青年导演影像作品背后所存在的群体焦虑特征现象。最后,运用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中“想象的能指”概念,总结青年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整体呈现出的:“魔幻现实”、“女性关照”、“反现实”等极为突出的作者性语言风格,思考FIRST青年导演在当下的电影生态中所创造的艺术规律,同时,FIRST青年导演的影像在作者电影类型的归类下,在个人与创作之间所形成梦境——现实的转变。通过麦茨的“想象的能指”中精神分析学与电影符号学的理论知识,从能指想象与符号所指两大方面进行青年导演创作意义的价值思考,探索青年导演所形成的作者性艺术规律和发展道路。同时,青年导演也需要创作诉求的理性回归,面对机遇与挑战,他们急需更健康、更稳健的成长,也需要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正确的引导与护航,从而创作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