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能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校企合作的层次比较低,更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不同,冠名班、订单培养、校中厂、企校一体化、企业培训等多样化的模式并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化差异,客观地降低了相关政策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整体性不足。而将其仅归因于企业利益关注不足、激励缺乏等外部原因始终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探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差异化行为的真正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能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有助于校企合作地顺利开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内容包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动因、影响因素和激励机制等。其次以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理论和工资挤压效应为基本理论,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模型,探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机。即技术进步促进了技能的提升,技能提升使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同时也使工资挤压效应得到提升,工资挤压效应使企业有可能获得超过培训成本的利润,从而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而企业的个性特征、交易成本以及外部资源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模式。接着通过问卷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再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类型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再者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差异化行为的影响因素,即:企业的个性特征、企业的技术倾向、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另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差异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同有异。最后提出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即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技术进步与技能有机整合;尊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差异性,加强差异化政策体系构建;构建积极通道,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构建多元化的财政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