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石的力量——《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d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卡.罗琳,二十一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不断创造出版界神话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哈利.波特》这部风靡全球的魔幻小说使这位单身母亲一举成名并晋身美国《财富》杂志全球富豪100人前30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作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于1998年出版,如今它已被译成47中语言,包括人口稀少的冰岛文,战火不断的前南斯拉夫通用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在全球售出近2亿册,拥有近10亿(全球人口的1/6)。我国10余家出版社争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中文版权。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上映后,创下了全球8.5亿的票房神话。一时间电视,报纸,广播,杂志齐声喊着一个名字—哈利.波特。 本论文旨在从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摆脱以往单一的思维模式去看待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以二十一世纪的畅销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两部译本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对它在中国的整个译介过程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把该部作品放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影响翻译的三要素:诗学观(poetics),意识形态(ideology)和赞助人(patronage),并借鉴接受美学相关理论对这部以儿童文学形式出现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中国的接受进行考察,揭示读者和译者在翻译文学文本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作用,最终达到研究翻译与文化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目的。 另外,本文还考虑讨论《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因为从五四前后开始,从西方译介儿童文学风行一时.有意识地吸纳外国儿童文学的营养,借以促使本国儿童文学的成长。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生产(创作)与消费(阅读)全球化时代的人文思潮、价值追寻、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长等问题紧密相联。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儿童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第一部在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的两个不同的译本,讨论影响《哈利.波特》译作形象的主要因素,在此译介的过程中,译者是否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它的基本翻译策略也决定了他对原文中语言和论域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使他对原作进行了改写。结合《哈利.波特》在中国的接受概貌,可以发现由于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的转移,《哈利.波特》的接受过程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面貌,非常值得研究与讨论,可见,意识形态和权利、政治等因素不管是在译本的形成还是在译本的传播上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著名花鸟画大家刘保申是西安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师从吴派传人王个簃先生,广览海派诸家之长,潜心钻研传统,勤于挖掘生活,融汇中西,独创艺术风格。在学院曾任图书馆馆长,执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个人要费一辈子工夫才能将自己灵魂的真相弄个水落石出。这种探索也许会使人的世俗功名受到一定损失,但它的乐趣足可以对此加以补偿而且有余。——[英]弗吉尼亚·伍尔芙20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可以给予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戏剧文本具有既可以用来阅读也可以用来表演的双重性特征,这使戏剧翻译被列为翻译界最困难、问题最多的领域之
幽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其内容深厚,涉及范围广,人们从不同领域对这种奇特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学者们对于幽默的认识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研究主要采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是当今英国文坛的焦点人物。她多次荣获文学大奖,可以说是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在学术界享有当然的权威。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成长于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
语言与社会是不可分的两个方面,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反之,社会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