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色沥青的制备及其改性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硕士学位论文借用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及聚合物改性石油沥青的机理和方法,采用树脂和工业油共混制得浅色沥青,在此基础上加入苯乙烯-丁二烯(SB)类的聚合物(SBS、SBR)用母体法改性以提高性能,制备出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浅色沥青,加入颜料可以制得不同色彩的彩色沥青,该成果申请了专利<[79]>.选择不同软化点的树脂和工业油在一定配比范围内制得能达道路使用稠度的浅色沥青.软化点不同的树脂制得浅色沥青相比,软化点为80℃的树脂配制的沥青低温性能好于100℃的树脂,高温性能两者相当.但与重交通道路沥青的技术要求相比,树脂和工业油所制成的浅色沥青高低温性能不足,难以满足道路使用要求.和普通石油沥青一样,需要高聚物改性来改善高低温性能.DSC测试表明树脂和工业油对SBS的PS相和PB相都有一定的相容性.由于SBS与浅色沥青两者粘度差较大,直接添加法很难使SBS分散在沥青中,在SBS中预先加入部分工业油削弱SBS分子间作用力,降低SBS熔融时的粘度,制成母体再加入浅色沥青中,可以提高SBS与浅色沥青的亲和力,降低SBS与浅色沥青间界面张力,可使SBS在浅色沥青中分散良好.随着SBS用量增大浅色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明显提高,综合性能以SBS用量为10﹪时最佳,达到国家重交通和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浅色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FOT)显示老化后高温性能有所提高,而低温性能变差.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DTG)表明改性浅色沥青高温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耐老化性能优越.不同类型SBS(791、792和411X)改性浅色沥青性能相比,791(线型S/B=30/70)改性浅色沥青的低温性能好于792(线型S/B=40/60),而高温性能较792差;791和411X(星型S/B=30/70)改性浅色沥青低温性能相差不大,而高温性能411X明显好于791.DSC测试表明树脂与SBR有一定的相容性.SBR与浅色沥青粘度相差较大,直接添加法同样很难使SBR分散在浅色沥青中,采用母体法能有效提高SBR在浅色沥青中的分散.随着SBR用量增大,改性浅色沥青的低温性能明显改善,但高温性能下降.热重分析(DTG)表明浅色沥青老化性能优越.为提高改性浅色沥青的高温性能,加入硫磺交联,发现沥青135℃粘度明显增大,可见SBR、树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红外光谱显示体系双键减少,证明硫磺在浅色沥青中发生交联,这种交联可能在SBR和SBR、SBR和树脂、树脂和树脂之间发生.随着硫磺用量增大,改性浅色沥青的高温性能明显改善,但会损害低温性能,综合性能硫磺用量为0.4份时最佳.
其他文献
碳纳米管自1991年发现以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得到了全球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其表面的特殊结构和内部的强范德华力,致使其几
近些年纳米技术成为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在很多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这些新现象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论文以La2/3Ca1/3MnO3 为研究对象,用两种制备工艺得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型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Mg-Al-NO3-LDH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有机改性的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Mg-Al-SDBS-LDHs)。采用KH-550对纳米SiO2进行有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毒废水,如不加以处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在采用传统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时,由于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变化很大,含有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
  本文对低维无机纳米材料和碳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水热法,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合成了钼酸盐、钨酸盐纳米线/纳米棒;研究了反应物的比例和p
此文简单阐述了对路桥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关键作用,详细分析了目前路桥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介绍了生态产业链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讨论了生态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对整个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过程特别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集成进行了研究,对项目管理、政策建立等辅助措
本文从理论模拟和实验上对γ-TiAl 合金的超塑扩散连接性能进行了研究。不同的连接条件对g-TiAl 合金连接带的组织、成分、相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扩散连接机理,同时对γ-Ti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教育领域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中大力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应完善软件配套环境与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以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