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征主义绘画是十九世纪中期在工业化时代颓废阴冷的背景下结合了画家们.对审美意识变化发展的探求所产生的艺术流派,它反对现实主义对客观物象的忠实摹写,反对印象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完全弃置,反对古典再现理论中以替代为基础的叙事和象征,主张以想象为基础,以艺术家的感情为核心,以画面呈现的色彩、线条、结构等形式为载体,探索画面象征的新语言。不同的象征主义画家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作品在风格上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面貌,正因为此,象征主义绘画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多元化的研究素材。
笔者通过梳理十九世纪象征主义绘画的发展,将象征主义绘画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对每个阶段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梳理了中国从新时期的艺术到90年代艺术的发展,对一些画家作品中所带有典型的象征主义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总结。
所得出的结论是:西方的象征主义绘画由初期对梦幻与诗意的表现到中后期开始探索人自身的本质问题,例如对生命、爱欲、死亡等终极问题的思考与表现,象征的内涵比较丰富。而中国的象征主义绘画结合了我国所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早期较多的表现对历史文化环境的冥想,80年代之后开始出现与中国古代传统意象的结合,也有运用超现实的梦幻空间隐晦的表达画家的精神诉求。希望此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象征主义绘画的艺术价值,对我们在绘画实践中选择象征主义手法进行表达观念的参考上能有些许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