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粉末涂层阴极剥离规律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jia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管道运输已经逐步成为油气资源的主要运输方式,为了保证油气管道安全稳定地运行,常常采用外防腐层与阴极保护结合的方式对其施加保护。实际生产中,防腐层失效的主要方式是渗透性鼓泡、阴极剥离和阳极破坏等导致的表面剥离,以阴极剥离最为常见,管道阴极剥离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目前对阴极剥离的研究有限,无法准确的对阴极剥离过程进行描述及归因,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针对环氧粉末涂层阴极剥离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自行改良设计的阴极剥离实验装置,结合阴极剥离距离、显微镜形貌观察、电化学测试等研究方法,灰色关联法、层次分析法、等效电路拟合等数据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因素下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规律,明确了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不同因素下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规律,结果表明:环氧粉末涂层的厚度增加通过增加其对于侵蚀性离子的阻挡作用,减缓阴极剥离;温度通过影响离子的运动、阴极保护电位通过其与析氢电位的相对值、离子通过迁移率及离子水合物的半径大小影响阴极剥离;酸性环境对金属基体腐蚀的促进,碱性环境引起的皂化反应及OH-对粘附力的破坏都将促进涂层失效。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排序为:阴离子半径>环氧粉末涂层厚度>p H>阳离子半径>环境温度>阴极保护电位。研究了不同环境下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阴极剥离共分为扩散期、浓差极化期、吸附氢原子层形成期、腐蚀产物堆积期、涂层失效期共五个阶段。干湿循环整体加速了阴极剥离,12-12h的加速性大于4-4h;4-4h干湿循环缩短了扩散期、浓差极化期、腐蚀产物堆积期,却致使吸附氢原子层形成期略有延长;12-12h延缓了扩散期,加剧了浓差极化期、吸附氢原子层形成期、腐蚀产物堆积期,整个吸附氢原子的形成阶段平均加速性快于4-4h干湿循环。涂层失效状态分为涂层缓慢渗水、涂层吸水饱和、涂层出现宏观缺陷孔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干湿循环频率关联性不大,干湿循环加速了第二阶段;扩散难度12-12h大于全浸泡实验大于4-4h。
其他文献
蜜罐技术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方式可通过诱骗攻击者达到消耗攻击资源的目的,而蜜罐自身的虚假属性面临被攻击者识别的风险,从而绕开蜜罐陷阱转而攻击真实资源。本文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阵列蜜罐防御方案,构建由多种服务组成的真假切换蜜罐阵列,通过不断地变换服务真伪属性迷惑攻击者,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提供防护方案。在表象上真实资源与虚假蜜罐已自成一体,即便攻击者觉察到蜜罐的存在,若其仍保持攻击动机,将无法
很多现实问题都可以建模成数学中的函数问题。为使利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求解函数极值问题就变得尤其重要。很多传统求解函数极值的方法都要受到函数可微、可导的条件限制,而群智能算法则突破了这些限制,在满足一定终止条件的情况下能够给出满意近似解。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思想来源于仿生动物学。人工蜂群算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模拟蜜蜂采蜜过程的群体智能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鸟类觅食行为的群智能算法。人工蜂群算
如今,汽车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交安全隐患。驾驶员因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等常导致交通事故,因此,研究车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极具研究价值。而在这些技术实现过程中,车载平台环境下的车辆目标检测与跟踪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首先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过于依赖手工调参、目标检测效果差等弊端;其次传统的跟踪方法在目标自身变化剧烈或被遮挡时易产生漂移。最后虽然深度学习在在视频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员总能
海底地貌为研究大陆板块的运动以及海底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基础海底地形信息,对海上平台和海底管线的安装铺设有指导性意义。海底地貌单元及其边界识别是海洋科学研究与海洋工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海底地貌单元边界提取主要依靠技术人员手动完成,易受主观判断影响,耗时较长,劳动强度大。为了克服手动提取存在的缺陷,本文研究了海底地貌单元边界搜索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机系统凭借其在金融、经济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噪声的存在,往往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甚至不稳定继而影响系统的其它性能。因此,本文利用谱技术研究了乘性噪声干扰下随机系统的稳定性,利用矩阵理论和随机分析的方法解决了随机系统的H∞以及混合H2/H∞控制问题,并借助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出了带有谱约束的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增益矩阵。本文主要工作可以分
我国的原油消费对外依赖程度已经高达60.6%,严重威胁到我国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开发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是缓解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但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成本和消耗资源都极高,利用计划优化方法来优化采油生产全过程,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因素,本文针对海上采油过程,提出了从水下采油系统到水上平台的全过程集成优化方法。在综合考虑采油树生产安排,注驱,存储,人工举升等环节和海底管线的流动安
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有:蒸汽吞吐、蒸汽驱和火烧油层。过热蒸汽SAGD(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开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蒸汽驱替技术,趋于成熟,被逐渐应用于油田开采中。向地下注入过热蒸汽可以加热稠油,降低其黏度增加稠油的流动性,同时高温的蒸汽还将导致储层岩石的矿物组分发生变化,引起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发生改变,最终影响稠油开采效率。已有的文献发现热水、湿蒸汽、
截至2016年,我国已经建设了10万公里的油气管道,大型油库、储气库及LNG接收站等油气储运设施也大规模的建设服役,输油管道及储运设施发生事故不仅仅会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伤害。对储运设施衍生灾害评价技术进行研究就是为了提高对事故及隐患部位的预测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衍生灾害评价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
沉积相是石油天然气存储研究的基础,对预测砂体分布及储层物性差别具有指导意义。单井相分析是沉积相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利用岩心标定的典型测井相识别沉积微相是单井相分析的最常用方法。但是,依靠人工识别测井相并解释沉积微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工作量大,对研究人员的经验要求高,结果的主观性强,二是测井资料不完整,存在缺失某项特征数据的现象。因此,可以借助本体和语义分类的技术对沉积相领域内的问题进行解决。本
液相加注表面活性剂已经成为气井排水采气重要的增产增效措施,但是表面活性剂对湿气集输管道多相流动的影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搭建长度为40m、内径为50mm多相流实验环道,并在流动稳定段和测试段配备可拆卸弯管以改变管道倾角,对材质为有机玻璃、长度为15m的测试管段进行压力压降数据采集、采用高速摄像进行流型观测,并用超声波多普勒测速仪获得段塞流特征参数,探究表面活性剂对水平、1°上倾和3°上倾管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