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研究——以河北省冀州区为例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ri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效解决了对农民的激励问题,但是,该制度下的农地细碎化,农地细碎化又使得家庭承包经营规模非常有限,普遍的兼业化导致农业副业化,同时,随着年青一代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未来可能面临地无人耕种的局面。将细碎的土地流转起来,并向少数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集中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丧失了维持生计的土地资本的经营权,这便使得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这部分农户的生计问题。中国非常重视土地流转问题,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土地流转方面的进展也非常迅速。文章选取河北省冀州区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的变化,希望研究结果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本文按照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结合冀州区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冀州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非参数检验和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流转户和非流转户的生计差异、流转户不同生计策略下的生计差异和流转户生计资产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为改善农户的生计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进行研究时,运用经济学理论,利用文献归纳、定性定量结合、规范实证分析等方法,在一定的实际理论基础上,为本文的结论提供了实证参考。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内容,介绍了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及河北省冀州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可持续生计内容、框架和计量方法改进的研究文献,并对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研究做了简要评论,以期能从整体上把握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介绍了关于土地流转的诱致性制度性变迁理论和劳动力转移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了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结合冀州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冀州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以该框架为基础,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了流转户和非流转户的生计资产差异、生计策略差异、生计风险差异和生计结果差异,以及流转户不同生计策略下的生计资产差异、生计风险差异和生计结果差异;运用逻辑回归分析了流转户生计资产对生计策略的选择影响。  第四部分,根据上一章的实证分析,归纳总结文章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现代测绘技术已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在工程测量领域现代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既能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也能促进测绘技术的深入发展.
期刊
电子技术当中的测控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并且在工业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但运用了电子技术,还将网络和通信以及光电等信息时代的新型技术进行了融合,是电子技术当中应用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当前社会资源的使用要求,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效率具有必要性.在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的当下,石油化工企业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