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双季稻区不同冬季作物功能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u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南方稻作区冬闲田面积呈持续扩大趋势,资源浪费严重。本研究以提高冬闲田利用效率,增强稻田系统综合功能为目标,于2004~2006年在双季稻主产区进行不同冬季作物对稻田生态系统功能效应的田间对比试验。试验以冬闲田为对照,冬季作物设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和马铃薯。分别就不同冬季作物对土壤生态环境、对后作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不同冬季作物综合功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冬季作物可增加土壤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冬季作物收获后,土壤好气性细菌数量比冬闲田高13.6%~174.2%,土壤真菌数量比冬闲田高1.1%~55.2%;冬季作物处理土壤微生物活性高于冬闲田。 2.与冬闲田比较,冬季作物可显著增加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土壤微生物商(MQ),且土壤有机碳呈增长趋势。冬季作物收获后,冬季作物处理土壤SMBC和SMBN与冬闲田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季黑麦草SMBC为398.5 mg/kg,显著高于其它作物;冬季紫云英SMBN最高97.8mg/kg,各冬季作物处理均显著高于冬闲田。在早稻整个生育期,黑麦草处理SMBC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晚稻生长过程各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两年中冬季作物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均呈增加趋势,但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 3.与冬闲田比较,冬季作物对后茬水稻生长发育影响不稳定,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处理问无显著差异(p>0.05)。冬季黑麦草、紫云英处理双季稻总产量,轮作第1年分别比冬闲田减产2.2%、2.1%;轮作第2年分别比冬闲田增产2.3%、6.9%。2006年早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晚稻只在成熟期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4.六种稻田土壤冬种黑麦草功能效应表明,黑麦草干物质量、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河沙泥水稻土黑麦草干物质量最高,2005年为12460kg·hm<-2>,2006年为11300kg·hm<-2>,粗蛋白含量12%-15%之间。不同土壤(灰泥田除外)冬季种草区SMBC和SMBN均比冬闲田高。 5.南方冬闲田种植冬季作物可显著增加农田生物量、生物固碳量。其中,黑麦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作物(p<0.05),2005年总生物量为15448.8 kg·hm<-2>,2006年为16608.9 kg·hm<-2>。黑麦草总生物固碳量显著高于其它作物(p<0.05),2005年为5578.7 kg·hm<-2>,2006年为6258.2 kg·hm<-2>。 南方稻田冬季作物种植可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冬季作物黑麦草对发展饲料生产具有明显优势。冬季作物马铃薯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价值。利用南方冬闲田发展冬季作物生产,有利于开发冬季农业,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综合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不同节水灌溉棉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垂直方向上,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棉田氮素分布特征相似,碱解氮表层含量较高,随土壤深度增加含量逐渐降低,
甘蔗梢腐病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引起的,是甘蔗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危害所有甘蔗生产国家与地区的甘蔗生产。近年来,甘蔗梢腐病在我国广大蔗区呈现出逐渐加
矮秆波兰小麦(Triticum polonicum L., Dwarfing Polish Wheat,2n=4x=28,AABB)是颜济、杨俊良教授采集于新疆吐鲁番的1份新的四倍体小麦矮秆资源,是迄今为止波兰小麦唯一的矮秆变异材料。细胞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矮秆波兰小麦具有基本的A、B染色体组,个别染色体有重排。利用SDS-PAGE方法,鉴定出矮秆波兰小麦具有2个表达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Ax-dp
以强优势优质组合“43S/改良爪哇稻770”的120个重组自交系“RIL47”为材料,鉴定重组自交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在三亚、长沙二地的表现,确定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分子标记的关系,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RIL47群体中,株系间农艺性状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变异系数较大的有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同时RIL4群体在三亚、长沙二地的农艺性状也存在很大差异,只有秆高没有差异显著,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