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社会化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主题,在教育学领域,学界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方式、环境、影响因素等等,即教育这一社会化因素如何对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等。对于身处“多元文化”环境的哈尼族族来说,子女的社会化环境更加特殊和复杂,他们一方面要受到本民族文化系统的约束,另一方面又要适应现代主流文化系统的发展要求。他们的社会化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个体如何适应“文化的多元性”?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求得个体最好的生存和全面发展?本文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哈尼族家庭,集中探究哈尼族子女在家庭中的社会化状况和家庭教育对他们社会化的影响。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前人的研究来了解目前学界对个体社会化、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及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以费孝通和帕森斯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建构本文的理论框架,并做出假设。第三部分,集中分析哈尼族家庭行动的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主要从家庭空间位置、资源状况、结构、关系、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来描述。第四部分,分析子女的角色内化和人格系统,主要从生活技能、生活目标、身份认同、社会交往、自我角色扮演、自我认知等社会化指标来分析哈尼族子女社会化状况。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的结论:第一,哈尼族家庭文化日趋“多元一体”;第二,家庭教育中民族文化教育缺失;第三,民族身份角色在子女人格系统中内化不够;第四,哈尼族家庭对子女社会化的有意识的指导不足。并给出促进少数民族子女社会化走向“多元一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