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第安文学主要以印第安人的生活、文化、精神信仰等为写作主题,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友爱、和平。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土著印第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在美国本土享有极高的文学地位。她的小说具有浓烈的印第安文化气息,其作品《圆屋》融入印第安奥吉布瓦族口述相传的部落历史和传奇故事,蕴含着丰富而古老的印第安文化。笔者希望通过翻译《圆屋》让中国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印第安文学,促进印第安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增进印第安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交流。本报告以生态翻译理论为依托,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及策略解决疑难问题。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是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译者在翻译中处于中心地位,遵循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和“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最大程度实现原文的生态结构。笔者在翻译实践报告中,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运用生态翻译三维转换原则,重点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语言形式转换,主要采用了类比、增译、转换、句子重组法;文化转换,主要采用直译加注法和意译法;交际转换,采用平行法和普通化处理方法。此外,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还综合运用了减译、顺译等翻译方法。本报告说明,小说翻译不仅要求译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内容,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同时应熟知原作中所涉及的文化历史,充分考虑如何在译文中选择性适应地将文化因素传递给目标读者。译者在忠实传递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应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确保语句通顺流畅并保持原文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