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行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婴幼儿食品的安全问题尤显突出。特别是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使得婴幼儿食品成为最热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国计民生,甚至影响到我国政府执政形象及国际形象。因此结合技术的应用,通过政府管制手段,改善婴幼儿食品安全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多是对食品安全的普遍性分析,专门针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体系存在的问题,探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采用管制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的等多种分析方法。先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需求,阐述政府在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方面的供给不足。鉴于欧盟国家在食品安全管制领域的研究普遍早于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完善我国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提供了有益思路。第一章阐明选题意义,综述国内外有关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问题的研究,并交代文章结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本文主要创新与不足。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二章,介绍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的一般理论分析。本章综合运用多种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的公共产品属性、负外部性、负内部性等特点,打造了从供给角度研究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国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供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管制供给尚不能满足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存在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在现行管制制度安排下,企业有逃避管制的动机,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改进管制机制来提高管制效率。第四章,对欧盟国家食品安全管制的供给特征分析。鉴于欧盟国家在食品安全管制供给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借鉴其在食品安全管制领域的管理经验对于完善中国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五章,完善中国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的制度设计。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管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目前的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管制法规体系的完善、标准体系的补充、管制机构的健全、管制技术的提高以及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了改进中国的婴幼儿食品安全管制体系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