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是继解决十三亿人口“温饱”问题之后出现的又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本文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现状着手,提出通过基于PPP模式建设政府和民间资本共有产权的“青年公寓”,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并从政策、制度上加以完善和落实,文章重点分析和研究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退出制度。文章从进入对象自身条件、支撑条件分析,确立进入者的优先顺序,并进一步阐述了对设立机制的监督管理措施,以保证机制的有效约束性。
首先文章研究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设计理论方法。在阐述激励机制设计和博弈论应用的基础上,构建了激励机制设计的博弈模型,并针对准入退出影响因素较多这一情况提出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机制综合设计。
其次文章通过结合住房资源分析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准入机制设立的重要性,在研究大学毕生群体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准入机制影响因素。再次在准入机制设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退出机制设立的重要性,以及参考国内外保障房退出机制的设立,提出了针对入住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退出方式,并对于一般入住者建立了梯度加租模,设计了完整的退出程序。
最后文章在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设立的上,通过对笔者调查的典型样本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申请者样本介绍及申请者各个因素的综合介绍的基础上,对典型样本具体的准入、退出状况进行分析。此外笔者通过南京具体实施政策结合本文理论研究对于保障样本准入、退出的有效性提出了实际可行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