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7000亿元,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307000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48.2%,并且其占比超过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进入“服务化”经济时代,服务业是我国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整个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性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发展,能吸纳巨大的劳动力,又能便捷厂商与消费者、厂商与厂商间信息交流,减少各种交易成本,影响经济运行效率,进而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且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具有较大差异性,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也各异。故而,有必要从总体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城市生产率的大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以期能够把握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两者间最适宜水平,对城市生产率积极作用最大,且根据经济发展差异性提出有针对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的经济学原理进行了一般性分析,阐明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机制与演进过程,从理论上采用Ciccone模型分析了生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其次从劳动力易得性,网络共享、节约交易成本,中间投入品共享,区域竞争与持续创新和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五个方面深入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生产率的过程,然后利用2003-2013年中国266个城市相关面板数据在Ciccone模型的基础上加上制度因素、信息化水平、公共基础设施等相关控制变量加以实证分析,在回归分析之前采用内生性检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相关面板数据做出相关检验,以保证结果真实可靠,然后用总体样本和分组样本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并选取地理区域划分和城市规模等级划分双重标准验证了在经济水平各异的城市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程度也是不一致的,进一步说明哪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最大。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增加时能显著促进城市生产率的提高;无论是按照地域划分还是按照城市规模等级进行划分,本质都是按照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划分的,总的来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减小,同时在长期要着重发展生产性多样化集聚来促进城市生产率提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