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连续采集的粪便标本中16S rDNA的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这是常规分离培养方法所不能实现的,同时为研究未知的腹泻病原菌提供了可能。本文使用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33名感染性腹泻儿童粪便标本的细菌菌群进行了研究。通过常见腹泻病原菌的筛查,11名患儿被诊断为致泻性大肠杆菌或志贺菌感染,其他22名腹泻儿童被诊断为未知病原感染性腹泻。在这22名腹泻儿童中,有12名只采集到入院首日的标本,另外10名采集到三份连续标本,分别是入院首日、病情恢复中和恢复后或者是出院后的粪便标本。在10名患儿入院首日的粪便标本中,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占优势的有2份,唾液链球菌为优势的有2份,牛链球菌群及链球菌属某种占优势各有3份。通过对连续采集的粪便标本分析发现,10例患儿中有8例其入院时标本的优势菌种随着治疗的过程比例降低,其中以牛链球菌群为入院时优势菌种的三名腹泻儿童,随着病情的好转其粪便中的牛链球菌群序列消失不见。我们对16S rDNA提示的优势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反应和16S rDNA近似全长序列测定。通过分析发现,3份牛链球菌群为优势的标本分别是巴黎链球菌1份,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2份。我们对分离的巴黎链球菌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巴黎链球菌基因组上存在20个基因组岛。其中基因组岛7(编码糖基转移酶)与基因组岛18(编码菌毛相关基因)被认为是可能的毒力岛。同时发现其他8个可能的致病基因。我们首次报道巴黎链球菌是部分未知病原感染性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种,其比例随着治疗过程下降。我们对分离的巴黎链球菌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发现了可能的毒力岛和致病基因。我们分离了腹泻病人及动物宿主粪便中牛链球菌群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子流行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