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和自然环境显得不那么和谐了。虽然在短短100多年中,经济、社会都取得了叹为观止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工业革命之后,世界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如著名的“八大公害”和环境污染“十大事件”。种种迹象表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似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Grossman和Krueger (1991)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时,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关系,这就是他们提出的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环境污染水平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先上升后下降。基于这样的全球大背景下,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有理论意义。随着近年来“温室效应”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控制碳排放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也是一个碳排放大国,为维持大国形象及履行大国义务,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减排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问题很有现实意义。此外,近年来研究对外贸易、FDI的碳排放效应已成为一个热点,但基于EKC理论研究它们的碳排放效应的文献则很少见。鉴于此,本文在研究我国碳排放EKC的基础上引入对外贸易及FDI两个因素以研究其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中总结和阐述了国内外对环境库兹涅茨问题研究的文献,发现前人的研究中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理论问题,前人研究中极少有考虑“同质性”假设的克服;二是技术问题,前人研究中很少有比较全面考虑模型的正确设定、修正问题及变量协整关系检验。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克服了上述两方面问题,采用1991-2010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贸易、FDI与我国碳排放的关系。试图研究关于人均CO2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存在性问题及对外贸易、FDI与我国碳排放的关系。并对我国碳排放EKC形状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对外贸易和FDI的碳排放效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与经济计量的方法,首先用直方图、散点图等描述性统计对全国总量指标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用相关性分析得出我国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及FDI规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其次从同质性含义出发,选用亿元GDP碳排放量指标并结合聚类分析克服了“同质性”假设,对28个省份分成3组分别进行面板回归以检验我国人均碳排放EKC形状、研究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及FDI规模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最后采用直方图、散点图等描述性统计及对比分析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EKC非倒U型的原因及我国对外贸易、FDI对碳排放的正负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以人均CO2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倒U型EKC在中国不存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问题必须考虑“同质性”假设,样本时间跨度短(不存在人均二氧化碳持续下降的拐点)及我国对减少碳排放的相关环保政策、经济政策的缺失是导致我国人均二氧化碳EKC非倒U的原因。第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为正,但FDI在不同组呈现正负相反的效应,这些正负效应是对外贸易和FDI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影响我国人均CO2排放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FDI是影响其排放的次要因素。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创新:第一,在理论的角度上,在研究我国碳排放EKC时,选用与别人不同的指标和方法克服了“同质性”假说;第二,基于EKC理论,同时引入对外贸易和FDI两个因素以研究其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第三,在技术的角度上,在实证研究时,比较全面的考虑了模型的正确设定、自相关及异方差的消除、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以得到最优的模型;第四,对回归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相应分析,这点也是前人在做实证研究时极少涉及的,而这些原因恰恰是为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所需要的。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本文仅是实证求出了对外贸易和FDI对碳排放的总效应大小,而没有分别求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的大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决策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