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产业集群政策及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各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发展的情况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我国,信息产业也已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从世界各国及我国目前发展信息产业的过程和经验来看,信息产业多是以集群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和我国的中关村都是典型的信息产业集群。信息产业的发展之所以以产业集群为载体,这是因为产业集群在提升区域竞争力、共享资源、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形成机制的不同,信息产业集群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扶持型”,虽然“市场主导型”的集群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但在发展的后期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以克服其“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的缺陷。因此,不论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目前,在我国除了湖南省于2007年出台了专门的促进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外,不论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没有明确的支持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及各地政府在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中都包含了促进信息产业及其集群发展的举措,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初步构成了我国促进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后的效果如何,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或学者对其进行评价。从目前我国的文献研究上来看,对信息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竞争力、产业集群升级及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等问题,关于信息产业集群政策研究的文献较少,对信息产业集群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的文献更是很少。而对我国目前已有的支持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调整政策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及时改变支持的手段。  因此,本文首先认真梳理了有关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政策的相关理论,并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确定了信息产业包涵的范围,定义了信息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信息产业集群的特点,定义了信息产业集群政策的涵义及包涵的内容;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后,本文对我国的信息产业集群政策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从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集群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政策、中小企业政策四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已有的支持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并探讨了我国制定信息产业集群政策的类型和模式;然后,分析了美国、日本、欧盟的信息产业集群政策,并与我国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本文以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为例,针对其特点,建立了信息产业集群政策效果的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完善我国信息产业集群政策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50种核心期刊2002-2010年间的题录数据和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分析了国外图情研究的热点和子领域、知识管理和数字图书馆两个具体子
引用认同是从引文的角度研究引用者,将引用认同方法应用于科研机构分析中,研究某机构所引用的其他机构的集合,并以印第安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为例,从被引机构的国家(地区)分布
质量评价体系是一种综合标准,是指为了满足规定或潜在的要求,由相关组织机构、职责、程序等构成的可以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的有机整体。当前环境下,大数据质量评价受行业领域和应用目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难以制定面向广义领域的普适性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总体而言,关于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在当前时期仍是一个紧迫而又及时的课题,为此各领域内众多人员已经开始了此方面的学术研究。本文首先在分析质量概
学位
在汉语框架网(CFN)的基础上,介绍语义角色自动标注的步骤和流程,提出基于文本匹配和最大熵分类器的语义角色自动标注方法.在文本匹配算法中,综合考虑短语类型、短语相对于目
军事网络舆情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开情报吸引了众多军事网民。比较国内一些典型的网络舆情系统,论述军事网络舆情分析系统(MNPOS)的特点、功能及体系架构;研究一个基于.NETFrame
孟称舜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刊刻家。他经历了由明入清的朝代变迁,度过了九十余载跌宕起伏的生活。在作品《残唐再创》与《二胥记》中,作者的英雄观有了淋漓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科技奖励、学术论文中的合作现象,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流的日益频繁,科研合作已逐渐成为了科学发展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这使得科研合作的相关问题成为了近些年学界的研究热点。那么,科研机构合作作为科研合作的一部分,其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呢?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深化对科研机构合作的认识,同时为以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科研合
基于美国罗格斯大学情报学博士培养模式,探讨我国情报学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指出培养情报学研究领域具有广博的知识及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能力的博士,即博学的研究专
首先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和共享模式两方面对国内外学者针对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然后,从隐性知识转化的起点——隐性信息出发,提出相
“啊!原来手机在这里!”我失声惊呼,“已经三天不见手机,今天终于可以让我大耍特耍了!”爸爸一出门,我连忙把手机“请”到自己的房间,顺溜地把门一锁,床上就变成了“游乐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