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12214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家兔肺内淋巴管,明确肺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超微结构特征,并测量有关数据,为探讨肺淋巴液生成的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观察肺内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在酶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中的区别,探讨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鉴别染色方法,并对肺淋巴管的微细分布作进一步的研究。 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法、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及特殊染色法,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结果:肺内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于富含结缔组织区,延伸至呼吸性细支气管区,但不延伸至肺泡区,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区以盲管状或囊袋状起始。淋巴管通常连接成网,围绕于支气管树、肺动脉及肺静脉周围,而肺泡壁及肺泡隔内则未见淋巴管。伴行肺动脉的淋巴管为肺深淋巴管系的主流,其末梢向小叶中央延伸到末级微动脉附近。伴行肺静脉的淋巴管位于静脉外膜的结缔组织中,通常位于外膜的边缘,一侧为静脉壁的结缔组织,而另一侧与肺泡紧密相邻。并且,淋巴管通常位于静脉括约肌下。电镜下:肺内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内富含质膜小泡,小泡的数密度为167.44±2.46个/μm3,体密度为0.0862±0.0040。小泡的平均值经为78.64±2.63nm。内皮细胞连接有三种类型,端端连接占9.74﹪,插入连接占39.82﹪,重叠连接占50.44﹪,处于开放状态的占1.77﹪。内皮细胞连接处有特殊粘着装置的占52.21﹪。酶组化结果显示:毛细血管和血管显示有清楚的蓝色轮廓,而附近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则呈棕色轮廓,两者易于鉴别。经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的切片,可见基底膜呈阳性染色带。在管腔结构较少的切片,结合血管管腔内的血细胞,血管和淋巴管易于区分;而在管腔结构较丰富的切片,则很难区分淋巴管与组织间隙,且染色背景较高,并且某些小血管常常出现基底膜成分不被染色或染色太弱的情况,更增加了区分的难度。 结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于富含结缔组织区,起始于呼吸性支气管区,伴行肺动脉的淋巴管为肺深淋巴系的主流,肺泡壁和肺泡隔内不存在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肺脏的淋巴液生成以小泡转运为主要途径。酶组化染色法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一种较为准确、客观且特异的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乳腺摄影的密度的预后价值和乳腺摄影的影像特征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分析270例病人乳腺摄影的影像特征,乳腺密度根据百分比分类(75%),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系统地介绍了超声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在移动式机器人测距中的应用,针对测距中超声传感器存在的声速低、盲区大等问题,提出了门限比较法消除噪声引起的随机误差;采取
背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属于风湿病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在粘附分子介导下,白细胞通过内皮细胞浸润到发病部位。因此,可溶性粘附分子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关系
本实验室以CD2胞内区作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在人KT3 T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蛋白分子,命名为CD2cBP。经与GENEBANK数据库比较分析表明此蛋白为Fte-1(v-fos tran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针对某些大滞后加热过程中对某一时段内温度保持某一恒值的控制要求,根据热力学能量关系原理提出了对开机最优预热时间和关闭最优时间的预测控制方法。 Aiming at the contro
多通道电生理记录(Multiunit recording, MR)和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多通道电生理记录(GC-MR)是昆虫化学生态学中研究昆虫对气味化合物神经元反应非常重要和前沿的
期刊
  本实验通过分别检测Oct4、CD34、P63蛋白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特征,以进一步探讨其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与其衍化肿瘤的组织分化关系,结果表明,Oct4主要表达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