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岗岩残积土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一种特殊的土质,其具有抗变形稳定性低、水稳定性差、动态稳定性差及强度指标低等特点,其作为路基土,在通车运营的过程中,受到降雨蒸发、车辆荷载等外界因素的作用,路基土的耐久性会产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路基土强度和刚度的衰减,这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花岗岩残积土路基的强度和刚度衰减规律及其长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意义。本文依托广佛肇高速公路新建项目,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得到了花岗岩残积土基本的土工参数,然后采用Arya-Paris模型,结合花岗岩残积土的颗粒分析曲线,得到了不同干密度下的花岗岩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接着通过试验测得了花岗岩残积土的饱和渗透系数,最后以土—水特征曲线为基础,结合饱和土渗透系数,采用V-G模型,利用GeoStudio软件拟合得到了该土在不同干密度下的非饱和渗透系数;(2)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利用Geostudio软件模拟了气候及地下水位对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内部湿度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气候及地下水位的影响,路基在建成后,其内部湿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内,路基土会达到湿度平衡,在达到湿度平衡后,降雨对路基内部湿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3)对不同含水率下的压实花岗岩残积土的强度与刚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实花岗岩残积土的强度和刚度与其含水率及应力状态密切相关,根据试验参数,采用NCHRP1-28A模型进行参数拟合,最终得到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回弹模量随含水率的关系曲线;(4)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含水率变化后,无补偿层和有补偿层的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场。研究发现:在花岗岩残积土路基顶面铺设补偿层对路基的补偿作用效果显著,并对不同位置、厚度及材料的补偿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经济、安全,选取了合适的补偿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