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鲜叶的化学物质组成及其含量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糖类、蛋白质、多酚类含量的总和,占茶叶干重的70%以上。茶多酚、咖啡因和茶氨酸分别占茶叶干重的15~35%、2~5%和1~3%,不仅是茶叶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是决定茶鲜叶茶用品质的主要物质。本研究以春秋季节10个茶树品种茶鲜叶和同一品种不同设施下茶鲜叶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震荡提取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和茶氨酸等主要茶用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春秋季节10个茶树品种茶鲜叶主要茶用物质含量的差异以及防霜扇、遮阳网和大棚等设施栽培对茶鲜叶主要茶用物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为茶叶品种选择以及设施栽培推广和优化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春秋季品种间茶鲜叶中茶多酚的含量差异较大,且其中六种儿茶素的含量和组成比例均不同,含量基本遵循规律:EGCG>ECG>EGC>EC>C>GC。‘安吉白茶’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最低,而茶氨酸含量最高;同一品种不同季节下,秋季茶鲜叶的茶多酚、咖啡因含量多,春季少;春季茶鲜叶茶氨酸含量多、秋茶少;春茶酚氨比多数低于8,秋茶酚氨比多数大于8;秋季儿茶素苦涩味指数高于春季。据此认为,秋季绿茶口味与品质不如春茶。(2)‘乌牛早’在防霜扇影响下,茶多酚含量比对照(露地)降低了8.38%,遮阳网下‘龙井长叶’茶多酚含量比对照增加了8.49%;‘龙井长叶’大棚提前采摘茶多酚含量比对照下降了14.13%,而大棚下与露地同一批采摘的‘龙井长叶’茶多酚含量增加了13.90%;在三种设施栽培中的茶鲜叶茶碱含量均下降,防霜扇和大棚(提前采摘)茶鲜叶咖啡因含量相对露地分别下降了4.00%和3.46%,遮阳网和大棚下(与露地同批采摘)茶鲜叶咖啡因含量分别增加了13.20%和9.46%,防霜扇、遮阳网以及大棚(提前采摘)茶鲜叶茶氨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7.37%、13.21%和31.55%,三种设施条件下酚氨比均降低,有利于改善茶叶的鲜爽品质。因此,茶树设施栽培不仅对早春防霜冻具有有益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茶鲜叶茶用品质。(3)与露地相比,‘龙井长叶’在遮阳网覆盖条件下的茶多酚含量降低了20.58%,大棚条件下的茶多酚含量增加了9.67%;两种遮阴设施下的茶碱含量分别增加了65.96%和115.77%,咖啡因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67%和6.37%1在75%遮阳网条件下茶氨酸含量增加了7.02%1而在大棚条件下降低了3.19%。防霜扇下的秋季茶鲜叶中茶多酚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除位于防霜扇正下方的茶鲜叶茶碱含量减少,位于防霜扇作用中心位置的茶鲜叶茶碱含量均有所增加,防霜扇下各点咖啡因含量均下降了1.74~11.34%;茶氨酸含量增加了6.48~18.41%。茶树夏季遮阳网覆盖有利于秋季鲜叶中茶氨酸含量的明显提高,茶多酚和酚氨比明显降低,改善茶用品质,大棚则相反;春季防霜扇的使用对秋茶也存在后续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