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SHR和2K1C两型高血压模型血管重构形式是否相同。检测MAPK家族成员ERK1/2、上游调解激酶MEK1/2以及下游底物CPLA2在两型高血压模型中主动脉和肾脏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对比研究ERK1/2信号通路在两型高血压模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调节途径,进一步明确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5周龄的雄性Wistar kyoto大鼠(WKY)36只,随机分为两肾一夹型高血压组(简称2K1C组,18只)和假手术正常血压对照组(简称SHAM组,12只)以及空白对照组(简称CON组,6只)。2K1C组大鼠用直径0.25mm的银夹部分夹闭左肾动脉,关闭切口。SHAM组仅分离出左肾动脉,不做其它处理,作为假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各组大鼠分别观察至8周龄、16周龄和24周龄。SHR大鼠不做特殊处理,分别于8周龄(简称SHR8组,6只),16周龄(简称SHR16组,6只)和24周龄(简称SHR24组,6只)处死,迅速提取肾脏和胸主动脉,一半置于4%中性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另一半置于-80℃冰箱中冻存用于Western-blotting检测。目镜测微尺测量两型高血压大鼠各周龄主动脉和肾脏细小动脉血管中膜厚度/血管内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对比研究两型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肾脏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中p-ERK1/2、p-MEK1/2及CPLA2的表达。结果1、血压变化:2K1C组大鼠造模一周后血压明显升高(P<0.01),随后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192.58±12.92mmHg)。SHR从8周龄组开始血压升高,随着周龄增加SHR组血压逐渐升高,18周龄后,SHR组血压明显高于2K1C组(P<0.05)。2、SHR和2K1C各周龄组主动脉、肾脏细小动脉中膜厚度/管腔内径比值均明显高于同周龄假手术组(P<0.01或P<0.05),相同周龄SHR和2K1C比较,SHR各周龄组小叶间动脉血管中膜厚度/管腔内径比值明显高于2K1C组(P<0.01),SHR各周龄组肾小球损伤率均明显高于同周龄2K1C组(P<0.01)。3、p-ERK1/2检测情况:SHR和2K1C主动脉、肾脏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ERK1/2表达均明显高于同周龄假手术组。相同周龄SHR和2K1C比较,2K1C16周龄组主动脉和8、16、24周龄组小叶间动脉平滑肌细胞p-ERK1/2明显高于相应SHR组(P<0.05或P<0.01)。4、p-MEK1/2检测情况:SHR和2K1C主动脉、肾脏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MEK1/2表达均明显高于同周龄假手术组。相同周龄SHR和2K1C比较,2K1C16和24周龄组主动脉、2K1C 24周龄组叶间、弓形动脉平滑肌细胞p-MEK1/2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SHR组(P<0.05)。SHR16周龄组小叶间动脉平滑肌细胞p-MEK1/2表达明显高于相应2K1C组(P<0.05)。5、CPLA2检测情况:SHR和2K1C主动脉、肾脏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CPLA2表达均明显高于同周龄假手术组(P<0.05或P<0.01)。相同周龄SHR和2K1C比较,2K1C8和16周龄组叶间动脉CPLA2表达明显高于相应SHR组(P<0.05),SHR8、16、24周龄组小叶间动脉CPLA2表达明显高于相应2K1C组(P<0.05或P<0.01)。结论1、SHR和2K1C两型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趋势不同。SHR高血压大鼠血压长期稳定并随周龄增长而逐渐增高,2K1C未随周龄增长而逐渐增高。2、SHR和2K1C两型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和肾脏细、小动脉均存在血管重构,不同高血压模型血管重构的程度并不相同,同一模型不同血管重构的形式也不尽相同。3、MEK-ERK1/2- CPLA2通路在SHR和2K1C两型高血压血管重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参与了大动脉和细小动脉重构,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失衡。4、MEK-ERK1/2- CPLA2通路在SHR和2K1C两型高血压模型,以及同一模型不同类型血管重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