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术语篇的次语类—学术摘要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广泛涉及了对其语言特征、体裁结构和人际意义等方面的探讨。但是,以往对其人际意义的研究忽略了评价词语的人际功能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学术互动。本论文将运用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论框架—评价理论,以探讨学术摘要语篇中的态度和人际意义。 评价理论是一个语义资源系统,用以研究、描述、解释语篇中的作者如何使用语言开展评价、定立态度、建构语篇角色和协调人际关系,它补充了韩礼德语法上的人际意义模型,关注对于赋值语义的研究,将更多的词汇资源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来。本论文运用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态度、级差、介入对学术摘要语篇展开研究,以探讨摘要作者偏好使用哪些态度和介入资源,如何使用级差间接引发隐性鉴赏,评价资源如何共同作用来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实现与读者的联盟。 本论文从三种核心语言学杂志中选取了六十篇科研论文摘要作为语料,运用Sys-Coder数据切分统计软件进行了细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态度系统中,作者偏好使用显性鉴赏性语言(占总态度用语的35.5%)而非情感用语(1.5%)和价值评判用语(2.5%),此外,作者大量使用级差资源(占全部评价资源的17.9%)间接引发隐性态度情感,其中语势中(占全部级差资源的15.9%)表现为次系统的量度(占总级差资源的13.4%)中的数量类(9.4%)发挥主要作用。对语篇中各种多声性介入资源的出现频率的统计表明,封闭性对话用语占18.1%,开放性对话用语占24.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鉴赏性语言和多声性介入资源在摘要的各个部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显性鉴赏性语言倾向于分布在引言和结论部分,隐性鉴赏性语言分布在引言和目的部分,多声介入资源主要分布在引言和结论部分,在方法部分中没有出现介入资源。 基于以上数据结果,作者详细论述了摘要中态度的表达模式,态度在语篇中的韵律的作用方式,鉴赏性资源和各种介入资源在语篇中实现人际功能的方式。研究表明,显性或隐性的态度较多地表现为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意义的鉴赏性评价。鉴赏性语言作为把个人情感掩饰为客观性的表达方式,使得评价‘客观化’从而反映了学术语篇的名物化的特征。同时,在运用级差系统中量度子系统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