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Berle和Means(1932)的《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问世以来,人们对股份制公司的研究就没有消退过,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是这些研究中最为热门的一部分,而股权结构又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所在,从早期的Berle,Means 范式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有关和无关的争论,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涌现出的LLSV1(2002)范式对早期范式的挑战,长期以来,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都未能统一,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现状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就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解释股权结构是否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在LLSV(2002)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包含股权集中度、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度(以下简称分离度)等变量的模型,证明了单独地考量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证明了伴随分离度的提高,股权集中度的增加会增强控股股东转移利润的动机,由此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与此相对,伴随分离度的降低,股权集中度的增加会加大其他股东的监督力度,增加控股股东转移利润的成本,从而使得公司价值的上升。本文的结构为: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等等做出定义,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梳理;第二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第三章以2006年沪市A股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空间,回归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第四章针对本文的研究情况探讨了一些不足之处和有待研究的地方,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