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gu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由于其对样品检测的非破坏性及高灵敏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无机材料、单分子检测、化工检测、医学研究、传感器及生物检测方向。免疫层析技术分析(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由于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及易于保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毒品的快速现场检测。我们通过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免疫层析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即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层析技术(SERS-ICA)。  本研究主要内容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通过在胶体金纳米粒子上连接拉曼标记物[即对巯基苯甲酸(MBA)]和抗呋喃它酮代谢产物[即3-氨基-5-吗啉基甲基-2-恶唑烷酮(AMOZ)]的单克隆抗体(Ab),制备了Ab-Au-MBA免疫探针,并将其应用到SERS-ICA中,定量检测组织样品和尿样中的AMOZ。该层析分析在15min内结束,通过对免疫层析试剂条检测线(T线)上MBA的信号的测定对AMOZ进行定量检测。最终检测AMOZ的IC50和检出限分别为0.04ng mL-1和0.28pg mL-1。并且与其它三种硝基呋喃类药物和五种非硝基呋喃类的化合物不存在交叉反应。在动物组织样品和尿样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7.8-105.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9.0%(n=3)。结果显示该 SERS-ICA方法可直接检测AMOZ,灵敏度高、特异性、稳定性及精密度均良好。  二.应用一种新型核壳型Au@Ag纳米粒子,并将MBA包裹在核壳中间形成一种夹心结构,在Ag壳连接上抗苯乙醇胺A(一种新出现的β-激动剂)的多克隆抗体,制备了带有拉曼活性物的免疫探针,该核壳型纳米探针的拉曼增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胶体金。我们将这种探针用于免疫层析分析对苯乙醇胺A(PA)进行检测,层析分析在15min内结束,IC50和检出限分别为0.06ng mL-1和0.32pg mL-1,相对于其它免疫分析方法提高了1-3个数量级,显示出了高的灵敏性。另外三种β-激动剂(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及沙丁胺醇)不存在交叉反应,证明该SERS-ICA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对尿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发现其加标回收率在99.9%-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6-5.8%。结果显示该SERS-ICA方法可以高灵敏、特异性、准确分析尿样中的苯乙醇胺A,并可推广用于食品中其它分析物的检测。  三.在成功开发出两种基于SERS-ICA的分析方法之后,我们对其它可以进行拉曼增强的新型纳米粒子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制备和表征了两种非球形金纳米粒子:金纳米棒和凹面金立方体。对这两种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拉曼增强效果做了进一步探究,为以后新型材料在SERS-ICA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对能源及煤炭过去进行了阐述,对能源及煤炭现在进行了分析,对能源及煤炭未来进行了预测,力争使煤炭企业更好的把握煤炭未来发展,为煤企制定中长期战略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简单朴素的一句话足够说明食物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必要对食品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因此建立简单、方便、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实际样品中多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溴布特罗单组分的免疫亲和色谱法。本论文采用免疫亲和柱作为样品预处理
固液光催化体系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一直以来存在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提高催化活性;二是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以及重复使用性。具有金属对金属电子转移metal-to-metal charge transfer(MMCT)性能的杂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的光吸收激发材料,可以在可见光激发下催化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根据实际需要和金属的氧化还原电势,选择合适的金属物种和适宜的制备方法,在双金属或多
本文研究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补肾生精丸等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新方法。全文共四部分: 1.综述了中药中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总结了流动注射在线预富集-原子吸收光
超分子化学是当代化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目前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分子识别深入到分子组装以及分子器件的构筑。环糊精作为第二
学位
从2004年开始,螺旋和手性孔材料由于其在手性催化、手性拆分以及手性光学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本文旨在纳米及分子尺度下控制二氧化硅的单手螺旋
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耐药菌大量增生和蔓延,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这就使新结构和新作用机制抗生素的开发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细菌代谢的关键步骤寻找靶点,设计药物,最大程度的减少细菌抗药性变异的发生。人们发现在真核生物和细菌中蛋白质的合成路线是不同的。如果有一种抗菌抑制剂能切断细菌的代谢而不影响寄主的代谢,这种抗生素就是很有前途的。肽脱甲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