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创板已推出半年多,作为我国产业转型和创新升级过程中重要的资本市场服务角色,伴随我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科创板融资功能的发挥应该对经济增长起到更加有效的支持作用,而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对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发展和完善具有关键意义,直接关系到我国现阶段甚至未来十年的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文献基础上,回顾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新股发行制度与定价机制演变,并对科创板市场发展现状、制度特点等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构建本文的研究设计。应用金融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以探究科创板市场IPO定价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主线,展开实证研究,分析我国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是否有效提高了新股发行定价效率。据此文中分别选取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企业作为改革前和改革后制度框架下的样本代表,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科创板IPO定价效率进行检验,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科创板制度背景下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估计出的科创板市场平均效率值为83.7%,而创业板市场平均效率值为90.04%,说明科创板市场发行定价效率并没有高于适用原有制度规定的创业板市场,就本文所考察因素衡量的发行定价效率而言,我国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总体上并没有明显改善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在发行定价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本文研究发现,网下询价对象数量是发行定价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网下询价对象家数越多,说明收集的市场信息越全面,发行定价效率越高;承销商声誉与发行定价效率无关,现阶段投资者并没有将主承销商专业水平作为重要参考;机构投资者报价分布情况虽呈现一定的偏向性,但总体上并没有对发行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这也意味着科创板制度中有关发行价格确定的规定在一定程度合理指导了发行价格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