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冠心病(CHD)等心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发达国家,该病早已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们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也成为危害广大人群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tosis,AS)是其主要病理基础。现已公认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实验研究,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得到确认。如1948年开始的美国弗明汉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是对该地区28,000居民及其子代调查影响CHD的发病因素,并于1961首次提出“危险因素”的概念。历经30年的随访肯定血清胆固醇(TC)(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CHD的发病率呈正性相关关系,多方面研究已认同LDL-C下降1%,CHD危险性降低2%。同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现有资料表明,冠心病人群中约有1/2伴有低HDL血症,HDL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已被广泛证实,主要是将外周细胞(包括动脉壁中细胞)内的胆固醇经血浆脂蛋白转运至肝细胞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即逆胆固醇转运。现认为,逆胆固醇转运的起始步骤为外周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经细胞膜外运至血浆,至少有两个途径参与了细胞内胆固醇转运过程,其一为早已证实的胆固醇被动扩散途径(胆固醇按照浓度梯度扩散),其二为胆固醇的主动转运途径。 然而,直到1999年,人们才发现主动转运细胞内胆固醇至细胞外的基因为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基因:ABCA1(ATP-Binding Cassette A1)基因。为此,同年Science发表评述予ABCA1以高度评价:25年前我们知道胆固醇是如何经LDL受体进入细胞,现在我们第一次知道胆固醇是如何从细胞中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