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英美国家的公司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股权高度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股权的高度分散使股东不能有效地监督经营管理层;两权分离导致内部人控制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认识到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董事会集决策与监督于一身,如果董事会成员兼任公司的高管人员,则决策、监督与执行三合一。英美国家开始改善“一元制”的公司治理模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职能,防止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操纵。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而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则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特别是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资本市场、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等都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不可能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尤其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因此,应加强对独立董事制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定义了独立董事的概念,综观各家之说,“独立董事”应该是指“具有完全意志,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那些有可能影响他们做出独立判断的事物之外,能代表公司的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董事会成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契约理论。独立董事的核心是“独立性”,虽然各国的相关机构和组织对独立性都作了规定,但作为独立董事要保持其“独立性”,必须要财产独立、人格独立、业务独立、利益独立和运作独立,只有这样才能对公司的业务作出客观公正的独立判断。 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客观地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都存在权力与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独立性难以体现、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缺陷,并对国内外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制定、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比较,考察了国外独立董事对CE0、管理层报酬、企业购并、企业绩效等方面的影响。深入地探讨我国现有独立董事制度的内容以及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的环境。 基于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并结合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实例,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明确独立董事的职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独立董事制度的构架和成立独立董事自律组织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