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参与式治理探究——基于A村的案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走的是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道路,农村自身发展相对被忽视,使得城市迅速发展贫富差距较大,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农村缺陷也逐渐出现致使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统一和共同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自十八大以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减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矛盾,促进一体化发展,国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国民能够平等的享有到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本文基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A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实地访谈等方法,深入分析美丽乡村的内涵,剖析研究对象。希望为当地及周边的后续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及策略支持。  首先,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遵循发展的眼光,梳理美丽乡村建设将其概括为:自然之美,发展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在学者们对“参与式治理”的多种理解下,本文将其特征归纳为明确赋权和强调协调的重要性,以及参与是核心,治理是基础。  其次,A村美丽乡村建设概述。概括A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参与主体有:政府、村级组织、村民。围绕着美丽乡村建设,各方主体之间要相互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根据“八有八无”创建活动,归纳总结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风貌洁净环境之美,农民创业增收生活之美,乡风文明农民品质之美,治理民主乡村社会之美。  再次,A村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困境的原因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但在建设的过程也面临参与对象单边化、参与内容表面化、参与形式程序化、参与项目简单化的困境。深入分析后,发现原因主要是:参与对象认识薄弱、参与对象赋权不足、参与结构不合理、参与机制不通畅。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式治理路径。针对A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与遇到的问题,提出从参与式治理的理论视角建设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要营造良好参与氛围,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培养和塑造新型农民;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健全体制机制,赋权于民确保主体地位;调动群众参与力量,政府抓好自身定位,坚持多元化;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引入众筹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优化路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芍药苷-6-O-苯磺酸酯(CP-25)对Caco-2细胞中P-糖蛋白(P-gp)表达和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Caco-2,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研究pH对CP-25转运
根据砂岩岩心资料,确定彼尔姆地区存在沥青砂.采用X射线层析成像方法,评价不同电阻率范围内饱和油岩心的润湿性.研究发现,亲水性储层的侧向测井电阻率小于120Ω·m,微侧向测
王继民简介1960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卫祖荫、崔开玺、赵一唐、刘孔喜等前辈画家。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钨高新”)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