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在推动汽车产业的历史性变革,由此引发的深刻重构将极大地拓展产业边界,新的参与者争相涌入汽车市场。面对新造车企业的挑战,传统汽车企业也必须积极寻求转型。随着产业生态发生剧烈变化,企业需要重塑自身的核心能力以适应全新的竞争格局。科学系统地识别未来汽车产业竞争所需的核心能力,对于判断产业走向、构建企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详细梳理了汽车产业重构前景下的关键影响要素,建立了面向汽车产业重构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造车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首先,结合汽车产业最新实践案例,对比分析了新造车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的创新模式特点,进而梳理了汽车全产业链研发、制造、营销、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价值提升的关键要素,以及产业重构前景下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协同策略。其次,基于对汽车产业重构的充分理解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包括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协同四大维度,共计14项一级指标和40项二级指标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调研结果确定了各项指标权重。最后,针对传统外资车企、传统自主车企以及新造车企业三类企业,进行竞争力对比研究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方面,传统车企更关注自动驾驶,而新造车企业则集中精力提升驾乘体验;在制造方面,传统车企可以充分发挥基础制造优势,并积极向智能制造转型;在服务方面,新造车企业注重提供更佳的购买和使用体验,而传统车企的转型效果仍然有待检验;在一体化方面,部分领先的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身竞争力。总而言之,尽管新旧造车企业在重构的汽车产业中具有自身的特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各自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未来汽车产业生态的建设需要不同参与方通力协作、融合发展,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型汽车企业运营模式,以打造可持续的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