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低下,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本研究选择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坡向的天然狼牙刺群落和刺槐人工群落,系统研究了狼牙刺群落和刺槐群落种群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分养分效益、环境因子对种群的影响,建立了群落稳定性的判定体系,对不同条件下的狼牙刺和刺槐群落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确定刺槐群落的合适的生境,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1.通过对狼牙刺种群结构、群落内土壤水分养分效益、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种群表现结构的环境因子分析表明,在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群落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生境条件下,在半阳坡和阳坡上都能够很好的自我更新,中幼龄个体多,属于进展型的种群,种群能够长期稳定存在下去。在半阳坡和阳坡上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种间的关联度增加,群落变的越来越稳定。水分和条件都明显好转,对群落稳定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一生境不同恢复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效益分析表明,封禁后狼牙刺种群恢复状况良好,说明封禁措施的有效性。2.通过对刺槐种群结构、群落内土壤水分养分效益、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种群表现结构的环境因子分析表明,对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生境条件的刺槐群落种群结构分析表明,在半阳坡和半阴坡的刺槐种群虽有很少量的更新幼苗,但对种群的发展是不利的,而阳坡和峁坡没有更新的幼苗,种群属于一种衰退型的,不是稳定性的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槐种群将会死亡,相比较而言,半阳坡和半阴坡和沟谷较为适宜刺槐生长,但刺槐是一种喜光性的植物,所以半阳坡应该更好一些。在半阳坡和半阴坡和沟谷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峁坡和阳坡水分尤其亏缺,影响了刺槐的生长,虽然养分条件有一定改善,但运低于狼牙刺群落对土壤的改善作用,为群落稳定发展不能提供水分和养分的保障。在同一生境不同年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种群结构及其群落对土壤的改善效益来看,群落也表现出越来越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刺槐造林应选栽在半阴坡、沟谷等水分条件较好的生境,并要施加得当的抚育措施。3.通过对环境因子分析表明,各个阶段各个生境水分因子都是影响种群表现结构的最主要的因子,人工并且影响群落的稳定性,因此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调节影响群落稳定性的水分因子,使群落稳定持续的存在,达到水土保持的生态目的。4.黄土高原丘陵区在未来的植被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当地的乡土树种,有利于尽快恢复植被;对应有的天然群落要进行封禁,使其盖度进一步增加,也不宜对草本层植物进行干扰,促进群落生态效益进一步发挥。对应有的人工群落,要进行适当的改造措施,防止出现“小老树”现象。在裸露的荒草坡上,要优先种草和灌木,有利于植被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