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徽因在现代史上有着多重身份,她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研究,本职是一名建筑学家;她同时还是一位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被归为新月派诗人与京派作家;她更是文艺沙龙“太太客厅”的女主人。正是因为林徽因身份内涵丰富,所以林徽因批评也涵盖了极广的范畴。本文正是以林徽因的批评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对林徽因的批评文章进行一番梳理与考察,试图探究不同时期的林徽因批评与当时文化思潮的复杂关系。文章主要是分四章对问题进行阐述。第一章主要是以1980年代对林徽因的研究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林徽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归大众视野,在建筑领域,林徽因生前协助梁思成完成的《中国建筑史图释》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在文学领域,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了《林徽因诗集》。本章从文学与建筑学两个视角出发,试图对林徽因于八十年代重新被发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林徽因的性别身份作为批评角度的评论文章是第二章的主要研究对象。1980年代后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到了1990年代,性别视角成为审视林徽因文学的新研究视角。与此同时大众文化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潮流,在大众文化与消费市场的推动下,林徽因由学者转变为“民国名媛”。本章正是从女性主义批评与大众文化这两个视角出发,试图阐述林徽因的女性身份在九十年代经历的误读。第三章是从文化批评出发,在林徽因的文学作品中,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袭与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自新时期至新世纪,如何处理本土的传统文化与外来的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一直都是文化界关注的论题。在林徽因的创作中,中西文化能够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并存,为新时期和新世纪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提供了优秀的范本。新时期以来对林徽因另一个重要的文化研究视角是对“太太客厅”的研究。新时期以来的研究者一反《我们太太的客厅》与《猫》中对“太太客厅”的嘲讽,以精英文化的视角对“太太客厅”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肯定。本章正是以中西文化与精英文化两个文化视角的评论文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对研究者的批评动机与研究心态进行阐释,探析林徽因批评与当今文化思潮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作为文章的最后一章,试图对林徽因当今的批评现状进行综合总结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林徽因批评进行反思。在林徽因批评中始终存在学术性与商业性的博弈,在学院研究者把林徽因定义为“学者”时,大众文化与消费市场却把林徽因塑造为“民国名媛”。在学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本章想要指出林徽因批评现状中的成就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讨一种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