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质能源互补和时空耦合的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协同集成机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取得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电能存储技术被认为是既可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又可以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压缩空气储能(CAES)技术以其储能容量大、清洁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储能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限制CAES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系统效率较低,该系统效率低于常规电池储能技术和抽水蓄能技术。为提高CAES的性能,本文提出将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A-CAES)系统与异质能源系统耦合,并探索其系统集成机制。论文首先构建了 AA-CAES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基于热力学分析方法,采用热力学评价指标对AA-CAES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系统的能耗特性。基于物理能梯级利用原理,提出了基于异质能源互补和时空耦合的AA-CAES系统协同集成机理,为后续章节中AA-CAES系统与异质能源集成耦合提供理论支撑。为有效利用AA-CAES系统的余热,本文提出将燃煤电站回热系统与AA-CAES系统耦合集成。采用回热系统的凝结水和给水梯级回收和释放AA-CAES子系统中的压缩热,并采用凝结水回收AA-CAES子系统排空气的余热。通过系统耦合集成,不仅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提升了 AA-CAES子系统的效率;还减少了蓄热和蓄冷设备,从而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对耦合系统进行了系统性能分析,结果显示:耦合系统中AA-CAES子系统的循环效率由63.81%提升至64.82%;?效率由63.76%提高至68.02%。此外,AA-CAES子系统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14年,净现值达4702.92万元,系统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针对高温高压空气可用于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本文提出将AA-CAES系统与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集成耦合,即:在储能过程中,采用生物质气化发电子系统中的低温水回收压缩空气的压缩热;在释能过程中,采用生物质气化发电子系统中的烟气加热释放的压缩空气,随后压缩空气在膨胀机中做功;膨胀机出口的压缩空气再次经过烟气加热后,直接通入至生物质气化发电子系统的燃烧器中,从而减少了该系统中压气机的耗功,提高了耦合系统的电能输出。分析结果表明,AA-CAES子系统的循环效率从63.81%提升至84.90%;?效率由63.76%提升至80.46%。该系统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20年,净现值达220.50万元。为梯级利用AA-CAES系统中的压缩热,同时有效利用该系统中的压缩空气,本文提出一种AA-CAES系统与垃圾发电系统和沼气发电系统集成的耦合系统,即:在储能过程中,采用垃圾发电子系统中不同温度的给水和凝结水梯级回收压缩空气的压缩热;在释能过程中,采用垃圾发电子系统中的烟气加热压缩空气,同时将在膨胀机中做功后的压缩空气用于沼气发电,从而提高耦合系统的电能输出。此外,将沼气发电系统中燃气轮机排出的烟气排入至垃圾发电子系统的锅炉烟道中,可以省去部分沼气发电子系统的设备。分析结果表明,AA-CAES子系统的循环效率从63.81%提升至75.32%;?效率由63.76%提升至74.31%。AA-CAES子系统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47年,净现值达407.85万元。鉴于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提出将AA-CAES系统与电解水制氢系统和氢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进行集成耦合,即:在储能过程中,采用AA-CAES子系统和电解水制氢子系统存储电能,并将产生的高压空气、压缩热、氢气和氧气分别存储;在释能过程中,采用氢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发电子系统中的低温水冷却压缩空气,并回收AA-CAES子系统中蓄冷罐的余热;AA-CAES子系统排出的压缩空气用于维持氢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未反应氢气的燃烧。通过系统集成,不仅提高整个系统的电能输出,还实现整个系统的碳零排放。分析结果表明,AA-CAES子系统的循环效率从63.81%提升至72.76%;?效率从63.76%提升至70.11%;系统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19年,净现值可达6160.01万元。总体而言,本文研究了 AA-CAES系统与异质能源系统互补集成,探索了AA-CAES系统性能优化方向,得出了基于异质能源互补和时空耦合的AA-CAES系统集成机理,为AA-CAES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切实可行的技术选项。
其他文献
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获取“绿氢”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电解水制氢仍面临电解效率低和能耗高的巨大挑战。通过将电解水体系与热力学上更有利的有机氧化反应耦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有效提升阴极产氢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在阳极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用于进一步分摊并降低制氢成本)。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关键在于制备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材料。碳基材料具有来源丰富、比表面积高、孔隙
期刊
<正>近年来,兰石集团推动主导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产业培育壮大,积极布局核、氢、光、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有效开展“绿电+绿氢”氢电耦合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兰石研究院作为兰石集团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密切跟踪氢电耦合储能相关技术的发展,立项开展离网型氢电耦合储能系统开发项目,获批设立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能力建设专项——新型氢(氨)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其
期刊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同域危害寄主云南松,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探讨同域切梢小蠹种群在共存下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传统聚集指标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者在梢转干期不同受害云南松纯林树冠中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重度受害样地中云南切梢小蠹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横坑切梢小蠹,在轻度受害样地则相反;传统聚集指标法结果显示同域共存的3种切梢小蠹种群在不同受害程度云南
期刊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通用性强测定人血浆中达沙替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血浆样本经甲醇除蛋白后,流动相为含0.1%甲酸的甲酸铵缓冲液(A相)和0.1%甲酸的乙腈溶液(B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Luna? C18色谱柱(2.0 mm×20 mm, 3μm)进行分离,流速为0.6 mL·min-1,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
期刊
以云南松种子为受体,研究了云南松凋落叶的水浸提液和乙醇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化感作用的角度探讨云南松天然林更新困难的成因。结果表明:云南松凋落叶水和乙醇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化感抑制作用(SEI<0),而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强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凋落叶具有化感自毒作用,这也是导致云南松天然林更新困难的重要成因之一。
期刊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超级电容器和电解水析氢在能源的转化和储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制约二者发展的主要难题是电极材料的设计、性能和生产成本。其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导电性能,同时应满足耐腐蚀和机械性能高的要求。碳纤维具有化学性能稳定、高导电性和柔韧性等优点,不仅能够使电子快速的传递,也能够赋予电极良好的力学性能,是理想的
学位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减容术对重度非均质性肺气肿患者右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所接诊重度非均质性肺气肿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期刊
为寻求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云南松切梢小蠹(Tomicusyunnanensis)危害的可行性,该研究以不同受害程度的云南松(Pinusyunnanesis)针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观测受云南松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针叶温度的日变化规律,并通过不同受害程度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生理生化因子来分析解释针叶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期刊
采用U15*(15~8)均匀设计的变形U15*(5~8)进行苗木培育试验,研究了解基质、缓释肥、GA3和IAA因素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积累和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龄165 d时,苗木的平均生物量和含水率分别为0.100 2~0.196 3 g/株、69.8%~76.3%,不同处理组合间此2指标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CK的生物量和含水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合或为最小的;缓释肥种类是影响此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急诊手术治疗肝外伤的方式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1月88例肝外伤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损伤控制急诊手术。比较两组肝外伤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术后下地、出院时间;各项应激反应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肝外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术后下地、出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