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储能系统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为了适应较大负载侧功率波动,逆变器往往要求具有储能功能。H桥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由于具有良好的输出波形,易于模块化以及适用于大功率输出等优良特点得到广泛运用,然而对于H桥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传统的控制方式都是建立在H桥直流电压相等的前提下,本文研究新颖的单电源级联H桥拓扑结构,构建了基于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储能系统。针对单电源供电的级联H桥,利用一维前馈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实现了多个H桥直流侧任意电压比控制。在此基础上将改进的一维前馈矢量调制技术应用到储能系统实现功率流向的控制,开
其他文献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以其优越的性能,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在电网侧采用的普通二极管整流电路,不能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既给电网造成了很大污染,也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而PWM整流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由于使用了可以随意开通和关断的MOSFET或者IGBT,因此能够实现能量在整流器两侧的双向流动。将PWM整流器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使得处于制动状态的电机可以将
现代电力系统日益向着大规模复杂网络发展,负荷终端的电力需求逐步增加,系统的传输压力也越来越大。当系统的传输能力接近极限时,很容易诱发电压失稳事故,导致用户停电甚至出现电压崩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对系统的电压稳定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和有效的评估是必要的。目前,静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已有大量研究,相继出现了连续潮流法以及全局或局部电压稳定性指标。与连续潮流法和全局性指标相比,局部性指标以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5kV线路作为电网重要的能源传送纽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杭州电网情况而言,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依然以架空线居多,架空线故障会给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关注的余杭区钱水3534线投运于1981年,经历了近30年的运行后出现比较多的老化和设计不合理问题,亟待改造。本文针对余杭区35kV钱水3534线输电线路出现的一系列
为了改善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现状,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已经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可。然而,风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反调峰等特点,成为阻碍大规模风电消纳的主要原因,同时也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威胁。需求响应作为重要的灵活互动响应模式,能够实现负荷资源与发电资源的优化调度,也为提高风电并网电量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主要从需求侧和发电侧两方面进行考虑,围绕需求响应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