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记体”小说是游记文学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体。中国的游记文学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先人的征旅以及壮游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的先贤在出外壮游时把旅途的山川地形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便形成游记文学。“游记体”小说是游记散文和小说相结合的产物。与游记散文强调实录不同,“游记体”小说不避讳虚构,不但游览经历是虚构的,而且时间和人物有时候也是虚构的。它在情节的构思方面,用传奇性代替了纪实性。明清时期“游记体”小说按其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大体上可以分为宣教历难模式、游历征服模式、文人旅游模式以及旅途苦思模式四大类型,其代表作分别是《西游记》、《三宝太监西游记》、《镜花缘》和《老残游记》。和其它小说种类相比,“游记体”小说有着鲜明的文体特征,大致有三:文本中绝大部分的情节内容都发生在旅途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大量描绘;主人公的游历行踪带动情节的发展推进。与游记散文关注山水不同,“游记体”小说更关注的是人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游记体”小说,在文本中融入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层体验,加大了对社会世俗的批判力度。明清时期的“游记体”小说在叙事方面一般是限制视角和全知视角的穿插使用,其叙事模式和叙事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一种是矛盾对抗型的,另一种则是近距离观察审视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