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意”范畴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qu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意”范畴为研究对象,结合语言学、哲学与美学的相关理论,重点考察了唐代以前“意”范畴的形成与发展。全文共三章,分别以“言”、“心”、“象”这三个与“意”范畴的形成与发展最为紧密相关的概念为切入点展开讨论。第一章从“言”的维度进行讨论。本章首先从字形结构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论证了“意”是从“言”的分化网络中诞生的。其次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来理解“意”作为一种具有判断和规范功能的语言符号。《系辞》中提出的“言不尽意”说表达了对语言作为一种思维载体所固有的局限性的深刻理解和对语言表意功能的充分不信任。为了解决这种困境,《系辞》和庄子都从不同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表达策略。魏晋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为“言意”问题丰富了文学艺术角度方面的思考;同样,“言不尽意”说也对魏晋文学理论史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二章从“心”的维度进行讨论。早期的“意”概念接受“心”的形符的影响从而表达了特定的心理内容。用来表示主体心理的“意”,以复合词“志意”的形式频繁出现,被有意地引导进入儒家语境。在儒家视野中,通过对儒家“心性”论和孟子“以意逆志”说的考察,阐述了“意”作为认知主体和伦理主体所具有的道德心理特征。而在道家视野中,“意”参与了“道”本体的理论建构;通过对庄子“道心”论和“得意忘言”说的考察,阐述了“意”作为心智主体和审美主体所具有的特征。第三章从“象”的维度进行讨论。本章认为从“象”概念的发展史来看,存在着一个从“象”、到“意象”、再到“象外”的发展过程。“象”最初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体现在“观物取象”和“立象尽意”的早期文化实践活动中。从先秦到魏晋,“象”的概念特征开始得到义理上的辨析。“意象”和“象外”的概念都是在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中产生的。“意象”在王弼的玄学系统中是二分的“意—象”序列,通过“忘象”的方法才能进入“意”的领域;而在中观学中则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通过无分别的直观思维直接实现对精神本体的照见。这种照见否弃了“立象”的思维传统,由此产生了“象外”的概念。“象外”概念所具有的审美超越特性被画论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从而对魏晋南北朝画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三个部分从不同的维度赋予了“意”范畴不同的特质,对于唐代以前“意”作为独立的美学范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中国纺织工业现状,并以印染行业为重点,分析了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方式和现代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纺织
总结11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尽早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适时介入机械通气、肺复张,同时加强通气机治疗期间管理,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出入量平衡,医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普遍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手机也已经从当年的高不可攀转变为几近人手一部。我国有着超过7亿的手机用户,这里面就有大量的中学生。随着学生群体手
<正> 木芙蓉叶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的叶。是治疗痈疖疮疡的有效药物,始载于《本草纲目》。笔者用其叶为主药加味外敷治疗多种外科疾患,取得满意效果,现举验方二则,介绍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自信是成功的动力源泉,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是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自
本文在地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从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及金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论述窑沟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揭示金矿在压张同空间叠加活动、控矿断裂产状变化时金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近年内的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很容易出现工程管理制约,在影响建筑工程的诸多因素中,管理工作的质
<正>创作之难,在于创作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且创作者必须具有以新为本、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的创作精神。中国古典舞作为当代创建的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属性和古典文化精
唐代律诗自产生以来,历来为作诗者和论诗者所重视。本文立足于唐代律诗的发展及演变史,在探究唐代律诗的产生、发展及定型的基础上,梳理唐代及以后文人对唐代律诗诗体风格研究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中,如何把握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实现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成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