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晚明“公安三袁”之一的袁中道。“公安三袁”作为一个曾经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主体,其文学观点、诗文风格、交往群体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安派的研究大多只是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袁宏道作为关注点,而实际上“三袁”中的袁中道除了在许多方面与袁宏道有相似之处外,还有其自身许多独特的地方。本文就是侧重较为全面地研究袁中道,以期对这个以往关注不够的晚明著名文人作一个比较客观而准确的考察和评价。本论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较为系统地研究袁中道的生平和思想状况,尤其是浓厚的佛禅思想。中道的佛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道的佛学思想有多个发展阶段:由最初的学禅转向学净土宗,从“真参实究”又转向修习《华严经》,在后期还出现了随缘禅的思想倾向。这些变化的背后,反映了中道家族的学佛传统和亲友的有意识引导,同时也跟亲友多故等客观的因素有关。中道由于科举上的连连失利,所以也接受了一部分道家思想,表现在以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为精神偶像,崇尚居山避世、优游山水的生活方式,处世思想则主要体现为道家的“退藏”保身哲学。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在中道头脑中既各自独立,又有一定的综合交融,其结果就集中表现为中道的“三教合一”思想。第二部分,探讨袁中道的文学理论。中道的文学观具有阶段性,其演变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主张“独抒胸臆”,随后过渡到“宁俚勿套”,后期转向尚“含蓄蕴藉”。在其诗文观的建构上,中道形成了独特的以“变”为基础的诗文发展观,以独特的“精光”论为核心的诗文理论系统,并与其二兄宏道的“性灵”论相互呼应。在诗歌的宗尚和学习方面,中道也提出了“宗唐”和“学唐”论,对明代前后七子及公安派在学习唐诗方面作出了深刻的总结。第三部分,具体考察袁中道的《珂雪斋集》,对于中道的创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中道的诗歌可分为前后期,前期以清新晓畅为主,后期有意识地转向锤炼字句,并努力使诗的意境变得含蓄深沉,但贯穿前后期的主导风格仍是清新率真,注重表现个人真性情。同时,对于中道诗歌中凡事皆可入诗、以诗为戏、伤于俚易轻率的问题,本文也作出了辩证的分析;中道的散文成就比诗歌更高,尤其是其中的“三记”(传记、游记、日记),风格各异:传记——简繁有序,极注重细节刻画,游记——富有生活气息,语言优美而有风致,日记——随意挥洒,简约而有韵致。应该说,袁中道的诗文成就决不能忽视,尤其是文章部分,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第四部分,从交游的角度考察中道与师友的关系,特别是——精神上的导师李贽,以及在文学上、思想上给他重大影响的两位兄长袁宗道、袁宏道,从中探讨他们的交往对中道产生的影响。另外还从最为重要的亲密朋友中选择两个公安派作家——丘长孺和黄辉,分别从“性情”和“性命”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交往的基础和重要事件。中道还与在京的朝官和地方的文人群体举行多次大规模的文学集会,这种群体性的文学活动和交流,有助于宣传公安派的文学理论,有助于了解其他文学派别的文学观点和作品风格,也有助于中道更客观地看待公安派的诗文理论和作品。和僧人群体的交往则是中道学佛修行的一种形式,同时也使中道的佛学思想表现得更为浓重。本文力图通过研究袁中道来考察整个公安派,同时又把袁中道的研究,放在整个公安派研究的框架之内,借此来考察袁中道在整个公安派群体中的地位。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袁中道,也有助于今后对公安派的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刘克庄是南宋中后期一位重要诗人,江湖诗派的领袖,在当时享有盛誉,影响颇大。后村诗坛领袖地位的确立不仅仅是因为其丰富的创作实践,更重要的是他的诗论提出了深刻的理论主张。后
晚明新型才女的出现,以及新才女观的流行,对于明清女性文化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这种新型才女及才女观主要体现在江南的才女文化中,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化便是其中的典
中国联通公司面对强劲的市场竞争,从联通公司去年12月份统计的ARPU来看,CDMA更优于GSM。CDMA将是联通未来发展的重点。继去年CDMA网络二期项目后,在CDMA网络上投资将继续深入。
本论文以苏轼苏辙兄弟之唱和诗研究为主,通过二苏生平及其唱和诗之探讨,以求了解二苏昆仲情感之笃厚,政治和人生思想之转变,作品艺术风格之异同。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
本研究首先测定了银耳菌种(TF5)通过细胞深层培养发酵法,生产、提纯制得的银耳孢子多糖的溶解及粘度性质。 采用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免疫时期来检测银耳多糖及其配
存货审计直接影响着财务状况的客观反映,对于揭示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弊端,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降低产品成本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存货
“三绝诗书画”的郑板桥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书画创作著称于世。学术界对其书画艺术研究成果颇丰,而对其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尝试从板桥的文学创
随着汽车电子的飞速发展,汽车上的电磁兼容(EMC)问题日益严重.针对汽车上出现的EMC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零部件静电放电(ESD)的整改技术,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EMC性能.
随着影视中所表达的内容逐年革新,人们在感受影视、观看电影时,所需要的早已经不单单局限于故事情节。这就要求影视作品拥有更高层次的表现力,通过各种元素和手段去营造故事
通过检索先秦史料,探讨这一历史时期世官制向职官制演进的历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