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即“农业增效问题”、“农村发展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农民增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农村居民收入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势头也不如城镇强劲。在面对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不断带来的压力时,使我们不仅要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率,还要将目光投向非农产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导致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而这又会严重制约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因此,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本文从发展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发,运用比较分析、计量分析以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深入地考察了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展开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天津市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的特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情况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数量与比例均有所提高,并且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源于非农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呈现出兼业性、区域性的特点,并且由于农民受到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限制使得其在转移就业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天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程度并不高,而且受其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水平与职业技能水平也较低;农村基础医疗设施不但数量少,而且其覆盖面也较小。其次,本文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从家庭基本特征、劳动力个人特征以及非农就业环境三个层面,分别采用probit模型和数量化理论Ⅰ类模型对影响天津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选择以及非农就业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天津市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选择与收入不仅仅受农户家庭特征以及个人特征的影响,还与非农就业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提高农户非农工资收入,不仅要对农户成员进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该考虑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非农就业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的现状,并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从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四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策略,并提出了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