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美主义是一种为自己设定高标准,积极地追求完美;但在达不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时产生差异感,并进行消极自我评价的稳定的人格特质。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完美主义、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是与完美主义形成的密切相关因素,而形成后的完美主义与个体心理健康、高成就息息相关。但是,过往研究没有探讨完美主义形成的各相关因素间的关系;较少关注完美主义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积极影响;在完美主义与抑郁的关系上,没有着重考察两者关系间的其他心理机制,很难有效地帮助完美主义者减少抑郁。因此,深入探讨完美主义的成因和后果,对了解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被试,着重探讨了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形成后的完美人格与学业成绩、抑郁间的关系。本文包括五个研究:研究一,Buri父母权威问卷(PAQ)的中文修订。根据中国文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解,在两个样本中对PAQ进行中文修订,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考察。研究二,探讨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建立完美主义形成的综合模型。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在父母完美主义与子女完美主义间的中介效应。研究三,完美主义与成就目标取向、学业成绩间关系的研究。探讨完美主义高标准维度对个体学习、社会适应影响的途径。研究四,考察完美主义和抑郁间的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成就目标取向、无条件自我接纳在完美主义差异维度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研究五,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CR)的高标准和差异分量表对被试进行分类研究。采用中位数法,将被试分为完美主义者(高标准高差异组)、追求卓越者(高标准低差异组)、非完美主义者(低标准低差异组,低标准高差异组),并从学业成绩、抑郁、无条件自我接纳、成就目标取向各指标上对不同组别间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 Buri父母权威问卷的中文修订版信、效度指标良好,可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权威、专制和放任三种教养类型的测量。(2)父母完美主义可显著预测子女完美主义。母亲专制型教养、母亲疏离的亲子依恋部分中介母亲完美主义差异维度与子女完美主义差异维度的关系;母亲权威型教养、母亲沟通和信任的亲子依恋部分中介母亲完美主义高标准维度与子女完美主义高标准维度的关系。(3)完美主义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内涵,在高中生的学业成绩方面,完美主义高标准维度通过掌握学习的成就目标取向,可正向预测学业成绩;有条件自我接纳、成绩回避的成就目标取向部分中介完美主义差异维度与抑郁的关系。(4)完美主义者、追求卓越者、非完美主义者在学业成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追求卓越者的掌握学习、无条件自我接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完美主义者,抑郁的得分显著低于完美主义者与非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的成绩接近、成绩回避、抑郁、有条件自我接纳的得分显著高于追求卓越者和非完美主义者。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父母的完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在子女完美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形成了完美人格的个体,其高标准维度与掌握学习有机结合,可以帮助个体获取更好的学业成绩;其差异维度对自我的有条件接纳、趋向成绩的目标取向会破坏个体的心理和谐状态,使其陷入抑郁情绪中。因此,完美主义是具有积极与消极双重含义的多维人格特质,应该帮助完美主义者审视其为自己所设高标准的适宜性,减少其差异性,以利于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