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以及消费者环保认知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纷纷申请绿色认证来强化生产过程。绿色认证一方面通过信号显示功能增加产品质量信息透明度,向社会公众传递绿色生产信息缓解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声誉溢价功能构建企业环境友好声誉,吸引更多具有环境意识的消费者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绿色认证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内外企业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也衍生出了与企业绩效有关的问题。绿色认证作为一种自愿性的环境规制方式,其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以及对企业污染的治理效果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本文尝试基于波特假说的“创新补偿效应”探讨绿色认证与企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认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梳理了创新补偿效应在绿色认证与经济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在绿色认证和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构建绿色认证存在与否两种情况下的市场均衡模型,系统分析了绿色认证对企业盈利水平以及污染治理水平的影响,并利用我国2007-2010年67020家高污染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绿色认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途径进行了专门的中介效应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绿色认证对企业经济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认证提高了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绿色认证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效果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绿色认证对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二,绿色认证可以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绿色认证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这一改善效果因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西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的绿色认证对环境绩效的改善效果更为突出。第三,绿色认证作用机制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在绿色认证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绿色认证主要通过创新补偿效应作用于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绿色认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实现了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双赢。最后,结合理论模型以及实证检验,提出了政策建议:激励企业申请绿色认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规范认证市场,提升认证市场的监管水平;依据不同地域发展实际情况,提高不同地区的绿色认证扩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