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辨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向脑梗塞进展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ata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延迟性脑缺血(delay cerebral ischemia,DCI)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情况及后期随访影响资料(如CT、MRI等),以探讨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辨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逆脑缺血及脑缺血向脑梗塞进展过程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 AH)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期间复查及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出血时及临床恶化时均行头CT、CTP、CTA一站式检查,以基底节区为标志,对其上下4个区进行扫描。扫描条件:80Kv,150m As,高压注射器注入欧乃派克300mg I/ml,流速4ml/s,剂量50ml,延迟7-9秒,速度4层/秒,扫描50秒,共获得200帧图像。CTA扫描对比剂量约80ml,速度3ml/s,延迟20s开始扫描。以基底节区为标志,对其上下4个区进行扫描。扫描条件同上,CTA扫描对比剂量约80ml,速度3ml/s,延迟20s开始扫描。筛选因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组,将入组患者分为脑梗塞组和非梗塞两组,并应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或核磁共振技术(MR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三周追踪随访观察,记录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治疗方式等基本信息及影像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对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相关参数值(如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及到达峰值时间等)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视觉评估随访中将出现灌注缺损视觉评估的确存在且出现脑梗塞者作为真阳性结果,计算出现灌注缺损并发生脑梗塞在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中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在定性分析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简称ROC曲线)比较了脑梗塞组和无脑梗塞组灌注最低区域的灌注值及各参数绝对值和相对值曲线下面积。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且发生延迟性脑缺血共38名,其中脑梗塞组、非脑梗塞组分别为17人和21人,男性共7人,在梗塞组和非梗塞组分别为3人(3/17,18%)、4人(4/21,19%);女性共31人,在梗塞组和非梗塞组分别为14人(14/17,82%)和17人(17/21,81%),男性和女性年龄范围分别为42-76岁和38-84岁;入院时Hunt-hess分级(I级、II级、III级、IV级、V级)在脑梗塞组人数分别4人(24%)、5(29%)、3(18%)、3(18%)、2(11%),而非梗塞组分别为5人(24%)、6人(29%)、2人(10%)、5人(24%)、3人(13%);入院时WFNS评分(I、II、III、IV、V级)在梗塞组分别为6人、5人、3人、2人、1人;在非梗塞组分别为3人、2人、2人、6人、8人;临床恶化(即DCI发生)时WFNS评分(I级、II级、III级、IV级、V级)在梗塞组分别为0人、1人、2人、8人、6人;在非梗塞组分别为0人、1人、4人、9人、7人;出现DCI时脑梗塞组在标准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s)CBF、CBV、MTT、TTP分别为25.52ml/100g/min、2.72ml/100g、14.45s、14.35s;在灌注缺损区域CBF、CBV、MTT、TTP分别为9.72ml/100g/min、0.98ml/100g、1.98s、3.09s;出现DCI时非脑梗塞组在标准ROI区域CBF、CBV、MTT、TTP分别为30.32ml/100g/min、3.21ml/100g、13.92s、14.09s;在灌注缺损区域CBF、CBV、MTT、TTP分别为12.42ml/100g/min、1.05ml/100g、1.11s、2.12s;其中最终发生脑梗塞者17名占总数的44.7%,无脑梗塞者21名占总数的55.3%。定量分析显示,CTP发现灌注缺损且有脑梗塞者14人(14/17,占82%),CTP灌注缺损且无脑梗塞者7人(7/21,占33%)(X2=9.131,P=0.003,95%CI:1.997-43.627)。定量分析示:视觉评估发现灌注缺损且其发展为脑梗塞的PPV和NPV分别为67%(95%CI:67%-80%)和82%(95%CI:70%-94%)。在最低灌注区,脑梗塞组的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绝对值中位数分别为11.54ml/100g/min、1.66ml/100g、21.70s、19.17s;非脑梗塞组的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绝对值中位数分别为16.21ml/100g/min、1.67ml/100g、18.83s、18.21s脑梗塞组的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相对值中位数分别0.52ml/100g/min、0.55ml/100g、7.74s、3.81s;非脑梗塞组的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相对值中位数分别为0.54ml/100g/min、0.59ml/100g、4.62s、4.52s;脑梗塞组的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绝对值四分位差分别为8.32-16.42ml/100g/min、1.12-2.03ml/100g、16.74-26.56s、14.86-24.12s,非脑梗塞组的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绝对值四分位差分别为9.01-23.05ml/100g/min、1.16-2.52ml/100g、15.51-23.12s、16.25-21.96s;脑梗塞组的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相对值四分位数分别为0.41-0.58ml/100g/min、0.52-0.64ml/100g、3.21-13.14s、2.06-8.84s,非脑梗塞组的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相对值四分位数分别为0.36-0.61ml/100g/min、0.54-0.65ml/100g、2.34-8.01s、1.77-8.01s;CBF、CBV、MTT、TTP绝对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56、0.54、0.52;而CBF、CBV、MTT、TTP相对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0.48、0.59、0.52。CBF绝对阈值在17.63ml/100g/min时,其PPV和NPV分别为65%和76%。结论:CTP参数CBF阈值为17.63ml/100mg/min时诊断脑梗塞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并且,CTP定性分析较定量分析在分析脑梗塞的转化过程中效果要好,因此,CT灌注成像在辨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进展为脑梗塞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中铁路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铁路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当前铁路建设过程中项目成本的
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即将举办,中国将再次成为焦点国家,这是中国再塑国家形象的良机.面对新的传播契机,国家要加强传播平台建设,提升话语权;要创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职业教育的主要因素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影响职业教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在网民中的占比迅速增长,已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和微博的主要受众群体.因大学生对微博运用不当引发的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频频发生,高
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文化历史背景上存在的诸多差异,造就了两国新闻理念的不同,而两国新闻理念的不同又使两国在新闻漫画的创作中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作为新闻舆论观点表达
亚健康是指身心所处的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中青年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社会(群体)压力、个性特征、
目的:了解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表面抗原两者之间的结果情况。方法采集320例就诊人员的血液标本,分别用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检测。结果320份标本中,
媒体裂变形势下的新闻传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由此开始转型,并对以往的传播模式和技术进行调整.“中央厨房”模式的首创和应用使传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而对健康影响最直接的莫过于卫生资源。卫生资源的持续增
目的:探讨中医药外治治疗皮脂腺痣疗效。方法取五倍子5 g,鸦胆子5 g,乌梅肉10 g(如无乌梅肉可取30 g乌梅,温水渗软去掉内核,晒干),冰片1 g,枯矾10 g,文火焙干,研粉备用,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