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求为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的患者,共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117例。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聚类分析法归纳出中医证型,采用频数分布法和x2检验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证型分布特点。结果:①本病中年组所占比例最大(47.0%),青年组次之,老年组最小,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十二指肠溃疡最多(70.1%),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活动期最多(76.1%),愈合期次之,疤痕期最少,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证型分布为脾胃湿热证(29.9%)>肝郁气滞证(25.7%)>脾胃虚寒证(20.5%)>胃阴亏虚证(12.8%)>瘀阻胃络证(11.1%),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在脾胃湿热证和肝郁气滞证中,性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⑥各证型年龄段分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中年多见,十二指肠溃疡多见,活动期多见;②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出临床上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有5个中医证型,按照分布频数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③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中年男性多见,肝郁气滞证中年女性多见,脾胃虚寒证青年人多见,胃阴亏虚证和瘀阻胃络证老年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