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流转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也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土地流转规模的逐年增长却并未改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扩大的事实。此外,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也日渐突出。制度上的不完善阻碍了耕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扭曲了农村土地流转价格,造成农民收入过低和权益受损。探索土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理,构建土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是推动农村土地快速流转,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关键。目前,有关土地流转价格的研究多数是用定性的方法分析流转价格的构成,基于定量分析的相关研究为数不多,且大多是从产权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从耕地使用权流转的供需主体的角度出发,运用供求理论、博弈理论分析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的形成机理,分析耕地使用权流转主体的流转决策行为和价格博弈行为,综合研究了耕地使用权流转中价格的形成机理,对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的现状做出理论上的解释。以重庆市为例,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重庆市耕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和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特点,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案例对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偏低的状况进行了理论诠释。本文的研究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一,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由流转双方的边际收益能力决定。流转价格只有大于流出方且小于流入方的边际收益时才能满足流转条件,双方的边际收益差距越大,流转价格达成的区间越大,就越有可能达成交易。二,耕地使用权流转交易的价格博弈对耕地转出方不利,造成流转价格偏低。信息不对称使转出方处于被动地位,行政手段的介入也可能会减小用于分配的“剩余”,对转出方更加不利。三,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造成流转价格偏差较大。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不仅受自身禀赋,如区位、肥力、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还跟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农民自身禀赋等因素相关。最后,本文遵循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形成的作用机理,结合当前国内实践,对耕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的合理形成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耕地的合理快速流转,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