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 PV)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约为1-3%,并具有很高的复发率。皮肤病变的特点是强烈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T细胞过度浸润。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银屑病具有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鉴于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免疫调节功能,推测]HLA-G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G属于HLA-Ib类分子,其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它不同于HLA-Ⅰ类分子的显著特征是非常有限的多态性,HLA-G基因的原始转录产物经过选择性剪切,产生7种不同的mRNA,从而编码4种膜结合型蛋白分子(HLA-G1-4),3种可溶性蛋白质分子(HLA-G5-7)。 HLA-G在机体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导致长期免疫逃避或耐受。已有的研究表明,在某些病理条件下,HLA-G表达会被上调或者表达降低,其可能的机制还不清楚。但是研究表明,HLA-G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其表达。如先兆子痫、习惯性自发流产、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等患者体内HLA-G表达异常,可能与HLA-G基因3’和5’端某些位点的多态性存在关联。HLA-G作为免疫抑制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体外建立了一种衡量细胞sHLA-G分泌能力的方法:即通过地塞米松(1μg/ml)诱导PBMC,48h时sHLA-G分泌水平。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100正常对照和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别围绕HLA-G基因上三个多态性位点(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和HLA-G基因+314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联,血浆中sHLA-G浓度的差异,地塞米松处理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PBMC后sHLA-G分泌能力的变化,及其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和HLA-G基因+314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分泌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析因资料的方差分析以期阐明HLA-G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关联及其可能机制。主要内容包括:一、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与PV关联通过分析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和HLA-G基因+3142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和HLA-G*0105N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寻常型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而HLA-G+3142C/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位点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二、患者血浆中sHLA-G的浓度和PBMC的分泌能力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收集对照组100例和病例组98例银屑病患者的血浆及其PBMC,利用浓度为1μg/ml地塞米松分别处理银屑病患者(n=98)和正常人(n=100)1.5×106个PBMC后,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sHLA-G水平和两者sHLA-G分泌能力的变化。病例组和对照血浆sHLA-G水平和分泌能力的比较采用成组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患者血浆中sHLA-G含量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HLA-G分泌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HLA-G水平可能是促进银屑病发生、发展一个因素。三、多态性对血浆中sHLA-G的浓度和PBMC分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多态性对血浆中sHLA-G的浓度没有影响,HLA-G*0105N多态性对血浆中sHLA-G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C/-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sHLA-G的浓度;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和HLA-G*0105N多态性影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HLA-G分泌能力,+14bp/+14bp和+14bp/-14bp可以显著降低sHLA-G分泌能力,两种基因型的比率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C/-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sHLA-G分泌能力,C/-基因型在患者中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3142C/G基因型的分布对血浆中sHLA-G浓度和PBMC分泌能力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受其基因多态性影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HLA-G分泌能力与银屑病关联本研究通过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分析了HLA-G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和HLA-G基因+314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血浆中sHLA-G浓度和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其基因多态性控制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HLA-G分泌能力与银屑病关联。